

1.
名詞
〈書〉日影,比喻時光。
2.
名詞
古代用來觀測日影以定時刻的儀器。
1.
日影;日光。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白日未及移其晷,已獼其什七八。
2.出自《念奴嬌》詞春來多困,正晷移簾影,銀屏深閉。
2.
光陰;時間。
1.出自《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寸晷是寶,豈無玙璠。
2.出自《寄英禪師》詩濟甫詩最苦,寸晷不識閑。
3.出自《〈痛史〉敘》人至通才,年已逾冠,雖欲補習,苦無時晷。
4.出自《書信集·致蔡斐君》因為寓中人少,各無暇晷。
3.
指日晷。測度日影以確定時刻的儀器。
1.出自《晉書·隱逸傳·魯勝》以冬至之后立晷測影,準度日月星。
4.
推測。
1.出自《法言·五百》德隆則晷星,星隆則晷德也。
5.
通“軌”。軌道。
1.出自《漢書·敘傳下》應天順民,五星同晷。
2.出自《魏書·道武帝紀》〔衛王儀等〕詣闕上書曰:“臣等聞宸極居中,則列宿齊其晷;帝王順天,則群后仰其度。”
3.出自《大周故宣威將軍楊公碑》揮翰文昌,列星順晷。
6.
引申指白晝。
1.出自《拾遺記·前漢下》〔昭帝〕常以季秋之月,泛蘅蘭云鹢之舟,窮晷系夜,釣于臺下。
2.出自《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7.
指一日或一時。
1.出自《祝風三十二韻》秋不安一食,春不閑一晷。
2.出自《答董牧唐書》此四年之中所以無一晷之安、一事之定也。
8.
指晷儀立表的投影。
1.出自《周髀算經》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
9.
指兼測日月星等天象的儀器。
1.出自《疇人傳·王錫闡上》測天當據儀晷,造三辰晷,兼測日月星,因作《三辰晷志》。
1.猶稀奇。令人驚異。
1.猶言疏密。
1.猶稀世。世間少有。
1.極淡﹐不濃密。
1.粥。
1.罕見。
1.形容極爛。
2.形容徹底毀滅。
3.形容十分窘迫。
1.猶空曠。
1.不能常買到的商品。
1.猶言疏密。
1.稀疏有間隙。
1.稀少簡略。
1.消失脫落。
1.不常來的客人。
1.極言空無所有。
1.稀少空曠。
1.猶稀疏。
1.稀疏。
2.方言。散漫﹐拖拉。
1.稀疏貌。
1.極爛。
2.破碎到極點。
1.猶言稀疏而顯明。
1.形容很稀。
2.形容稀松不上勁。
1.象聲詞。形容喝粥﹑打鼾等聲音。
1.不清楚﹐糊里糊涂。
2.隨便﹐馬馬虎虎。
1.象聲詞。形容水聲等。
1.形容毫不費勁或七零八落破敗不堪的樣子。
1.疏忽大意﹐馬虎。
1.極稀疏。
1.指七十歲。
1.粥﹑湯等很稀的樣子。
1.極亂。
1.稀疏﹐零落。
1.爛粥。
1.疏密。
1.猶消逝。
1.極嫩。
1.唐杜甫《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后因以"稀年"為七十歲的代稱。
1.極偏僻;很少而冷僻。
1.猶極破。
1.稀少新奇。
1.很少見﹐很奇異﹐不同一般。
1.甚少遷升。
1.稀少﹐短缺。
1.極軟。借指體弱無力。
1.散亂不堪。
1.沒有形成獨立礦床﹐而以雜質狀態分散在其他礦物中的元素。如硒﹑碲﹑鍺﹑鎵﹑銦﹑鉈等。
1.很少;不多。
1.猶稀少。
1.很濕。
1.世上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