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極言空無所有。
東漢經學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曾入太學受業(yè),后從馬融學古文經。游學歸里,聚徒講學,弟子多達數百千人?;傅蹠r因黨錮事被禁,潛心著述,遍注群經,自成一家,為漢代經學之集大成者,號稱鄭學”。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后以"鄭玄家婢"指知書的婢仆。
1.指經學中的東漢鄭玄學派。
2.泛指經學。
1.指東漢經學家鄭玄受馬融之學,為《易經》﹑《尚書》等所作的注釋。
1.見"鄭莊驛"。
1.本指春秋時鄭國的音樂,后多指俗樂。
1.東晉列國后趙石季龍所寵愛的優(yōu)僮。季龍惑之,先后為殺二妻。參閱《晉書.石季龍載記上》◇用為男寵之典。
1.《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齊,曰'無假道于宋。'亦使公子馮聘于晉,不假道于鄭。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曰'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王曰'殺女,我伐之。'見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殺之。"杜預注"昭,明也。聾,暗也。"后以"鄭昭宋聾"比喻情況不同。
作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筆名西諦,福建長樂人。1921年參與組織文學研究會。1922年創(chuàng)辦《兒童世界》雜志。1923年起主編《小說月報》,并任大學教授◇旅居巴黎。建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8年因飛機失事遇難。著有小說《桂公塘》,論著《文學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等。有《鄭振鐸文集》。
電影、話劇演員。安徽靈璧人。女。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yè),后任中央實驗話劇院演員。因在影片《城南舊事》中飾演角色,獲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參加拍攝的影片有《鄰居》、《如意》、《南行記》等。
電影事業(yè)家、編劇、導演。原名鄭芳澤,生于廣東潮州。1913年編寫中國第一個電影劇本《難夫難妻》,并與張石川聯(lián)合導演拍成影片。1922年與張石川等合組明星影片公司,任編劇、導演。一生編導演影片五十三部,以編劇的《孤兒救祖記》和編導的《姊妹花》為著名。
①殷勤千里故人心鄭重。②審慎嚴肅鄭重其事|鄭重申明。
1.謂說話態(tài)度嚴肅認真。
1.謂對某件事持慎重﹑認真嚴肅的態(tài)度。
在河南鄭州以北。京廣鐵路跨越黃河的雙線鐵路橋。長2890米。1960年竣工通車。在其上游不遠處原有建于1905年的舊橋,因嚴重阻礙黃河排洪,于1988年拆除。
1.古時鄭州以產甜梨著名。因以喻甜蜜,夫婦諧和。
河南省省會。在省境中部偏北,京廣、隴海兩鐵路交會于此。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28年設市,后廢。1948年復設。人口192萬(1995年)。為中國新興工業(yè)城市,全國重要的棉紡織工業(yè)中心之一。特產黃河鯉魚。市北黃河沿岸建有游覽區(qū)。古跡有商代古城遺址和二里崗遺址。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在此發(fā)起。市中心有二七”廣場和二七”紀念塔。高等學校有鄭州大學等。
1.《史記.汲鄭列傳》"鄭當時者,字莊……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植粡?。"后用為好客之典。
1.漢鄭當時(字莊)為太子舍人時,每逢洗沐日,常置驛馬長安諸郊,接待賓客◇因以"鄭莊驛"為好客主人迎賓待客之所。
1.猶鄭音。
每秒鐘傳送整幅電視圖像的幀數。隔行掃描時,每幀圖像分兩場掃描,故幀頻為場頻的一半。按中國電視標準,幀頻為25赫,每秒鐘可傳送二十五幀圖像。
1.為政的根本。
2.借指尚書。
通常指統(tǒng)治階級中的少數人采取突然的軍事或政治行動奪取政權,造成政府的更迭。有的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有的是革新派、改良派對保守派、頑固派奪權,有的是反動勢力復辟,有的是帝國主義者通過其代理人采取的干涉別國內政的行動。
1.猶政權。
1.政治上的弊端。
國家、政黨為完成特定的任務而規(guī)定的行動準則。是路線、方針的具體化。如中國為了引進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派遣大量留學生到發(fā)達國家去學習,請外國專家到中國來工作,都是行之有效的政策。
以政策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從發(fā)展變化著的政策體系出發(fā),研究政策的結構、功能、制定、運行和效益等內在聯(lián)系與規(guī)律,為政策的正確決策、實施和評價提供依據。
為實施國家特定的經濟政策,由政府出資組建的銀行。與商業(yè)銀行不同,它不以盈利為主要目標,在經營業(yè)務、貸款利率等方面嚴格按國家政策辦理。中國于1994年組建的政策性銀行有國家開發(fā)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
1.謂政治嚴明。
1.君主;官長。
1.指政局上的起伏變遷。
1.政令由許多部門發(fā)出。指領導無力,權力分散。語本《左傳.成公十六年》"魯之有季孟,猶晉之有欒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謀曰'晉政多門,不可從也。'"
代表某個階級、階層或政治集團,為維護其利益、實現(xiàn)其政治主張而共同行動的政治組織。是階級斗爭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又是階級斗爭的工具,將隨著階級的消滅而消滅。最早的資產階級政黨是17世紀70年代英國的輝格黨和托利黨。在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政黨是孫中山在1894年建立的興中會,無產階級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
1.施政的方略。
1.政事和德行。
2.端正的德行。
1.指在政治上跟自己處于敵對地位的人。
1.處理政事的地方。指朝廷。
1.記載治國的典章或制度的書籍。
2.指政策和制度。
1.比喻從事政治活動﹑桅人民利益的壞人。
1.整理。政,用同"整"。
1.正爾;正當。政,通"正"。
1.法制。
2.法度﹑法規(guī)。
3.政治和法律的合稱。
1.政府的行政費用。
即國家行政機關。按管轄范圍分,單一制國家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復合制國家有聯(lián)邦政府和邦(州)政府。通常指中央政府和聯(lián)邦政府。
一國中央政府的最高領導人。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名稱,常見的如共和國的總理、部長會議主席,君主國的首相等。實行總統(tǒng)制的國家,作為國家元首的總統(tǒng)同時也是政府首腦。政府首腦的職權大小因政體不同而有很大差別。
1.即使;縱使。
1.施政的綱要。
2.政治綱領。它說明一個政黨的政治任務和要求。
1.政治工作的略稱。
1.對執(zhí)政首腦身體的尊稱。猶尊體。
2.借指政務。
1.掌軍政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