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指統治階級中的少數人采取突然的軍事或政治行動奪取政權,造成政府的更迭。有的是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有的是革新派、改良派對保守派、頑固派奪權,有的是反動勢力復辟,有的是帝國主義者通過其代理人采取的干涉別國內政的行動。
1.脂粉﹑香膏等化妝品。
2.潤滑有光。
3.使富有。
1.收益用作妝飾費用的田產。
1.古人用麻蕡灌以油脂﹐燃之照明﹐是為脂燭。
1.企立貌。
1.岸曲長的洲。
1.亦作"搘撐"。
2.支撐。
1.支撐,支持。
1.語出《史記.龜策列傳》◇用作典故。
1.古代傳說的支床之龜。
1.支撐。
1.以手托腮。
1.亦作"搘柱"。
2.支撐,支持。
3.猶抵牾。
4.抗拒。
1.見"搘拄"。
1.見"搘床j"。
1.支撐。
1.置于床足下用以支床之龜。
1.支機石。傳說漢武帝令張騫尋覓河源,騫乘槎至天河,見一婦人浣紗,婦人與騫一石。騫既歸,以石問于成都卜人嚴君平,嚴謂是織女支機石。
1.以手托腮。
1.支撐,支持。
1.蟬的俗稱。
1.猶言蛛絲馬跡。比喻事情發生后留下的線索和痕跡。
節肢動物,蛛形綱,蜘蛛目動物的統稱。身體分為頭胸部和腹部。有六對分節的附肢。第一對為螯肢,基部有毒腺,用于麻醉和捕捉昆蟲。第二對為觸肢,用于把持和撕碎食物。其余為步足。腹部大多有六個紡績器,可吐絲織網。也有不織網的。大多以害蟲為食。
1.蜘蛛。
1.見"執拗"。
1.亦作"執抝"。
2.堅持己見,固執任性。
3.攔阻。
①固執任性,不聽別人意見脾氣執拗|他性子執拗,主意一定,佛菩薩也勸他不轉。②阻攔;說服他寧死要去,那里執拗得住。
1.拿著。
2.把持;掌管。
1.執拗刻板。
1.謂守備。
1.把握根本。
1.持筆。
2.引申為記錄或寫作。
3.書法術語。寫毛筆字持筆的方法。
1.寫毛筆字持筆的方法。前人所傳的執筆法一般采用唐陸希聲所傳的"攍﹑押﹑鉤﹑格﹑抵"五字法。"攍"是大拇指指肚部分緊貼筆管;"押"是食指與大拇指相對夾持筆管;"鉤"是中指鉤住筆管;"格"是無名指甲﹑肉相連處擋著筆管;"抵"是小指緊貼無名指以助之。五指之力,相互配合,執住筆管,其力才得平衡。此外,要求指實掌虛,掌豎腕平,腕和肘懸起。這樣執筆寫字,筆鋒中正,運轉容易,字跡圓滿得勢。
①手拿馬鞭。指為人駕馭車馬。亦指侍奉或追隨別人執鞭之士|執鞭墜鐙|今幸執鞭,理當盡遵約束。②執教鞭。指當教師。
1.見"執鞭墜鐙"。
1.亦作"執鞭隨鐙"。
2.謂服侍別人乘騎,多表示傾心追隨。
1.猶爭辯,強辯。辨,通"辯"。
1.謂握手告別。
1.拿著器皿的柄。
2.掌權;掌權的人。
1.楚官名。亦為孤卿(少師﹑少傅﹑少保三孤)的別稱。
1.捕捉。
1.持守節操。
1.持鞭。
2.執持簡冊。
1.握持;掌握;控制。
2.操守。
3.指所堅持的觀念見解。
4.謂拘泥,固執。
1.謂持鞭督責。語本《左傳.襄公十七年》"子罕聞之,親執撲,以行筑者,而抶其不勉者。"
1.見"執讎"。
1.方言。抓鬮兒。
1.亦作"執仇"。
2.結仇。
1.掌管炊事;做飯。
1.猶立論。
1.謂話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