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蔓生植物,葉掌狀,花多為黃色,果實可吃。種類很多,有西瓜、南瓜、冬瓜、黃瓜等。
2.
名詞
形狀像瓜的東西。
3.
名詞
(Guā)姓。
1.
亦作“苽”。
2.
指形狀如瓜的飾物、儀仗、兵器之類的器物。
1.出自《獨斷》凡乘輿車,皆羽蓋金華瓜,黃屋左纛。
2.出自《后漢書·董卓傳》卓遂僭擬車服,乘金華青蓋,瓜畫兩轓。
3.出自《元史·禮樂志一》次立瓜十,次臥瓜三十,并夾葆蓋,小戟、儀锽,分左右行。
4.出自《西游記》我這里有的是鞭、簡、瓜、錘、刀、槍、鉞……隨你選稱手的拿一件去。
5.出自《七修類稿·國事·本朝內官忠能》鼎遂持瓜候宮門擊之。
3.
指瓜成熟。
1.出自《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
2.出自《晚度天山有懷京邑》詩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
4.
十六歲。瓜拆開為兩個八字,即二八之年,故稱。代指女子出嫁年齡。
1.出自《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奈嬌鸞一來是及瓜不嫁知情慕色的女子;二來滿肚才情不肯埋沒。
5.
刮。
1.出自《敬德不伏老》想我主在御科園有難之時,我在澄清澗瓜馬,有軍士來報,某即刬馬單鞭,直趕至御科園。
2.出自《步蟾宮·剪發》曲整犀梳生怕齒兒瓜,摘鳳髻常憂翅兒劃。
6.
喻傻。
1.出自《意外》“你裝啥瓜呵!”張鍔大笑,樸實的黑臉上帶點揶揄神氣。
7.
通“蝸”。參見“瓜牛”、“瓜牛廬”。
1.出自《字匯補·瓜部》瓜,與蝸通。
8.
葫蘆科植物。種類甚多。果實可作蔬菜或水果,有的還可作雜糧和飼料。亦指這類植物的果實。
1.出自《詩·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廬,疆埸有瓜,是剝是菹。
2.出自《紅樓夢》話說劉老老兩只手比著說道:“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
1.指鄰家。
1.亦作"鄰并"。亦作"鄰并"。
2.鄰居。
1.猶鄰近。
1.《周禮》官名。掌理一鄰中互相糾舉及收容安置之事。
2.鄰居之間的負責人。
1.指鄰近的搗衣聲。多用以烘托旅人寒夜的寂寞。
1.鄰近的村舍。
1.鄰近的敵國。
1.亦作"鄰篴"。
2.篴,同"笛"。晉向秀《思舊賦》序"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后各以事見法……余逝將西邁,經其舊廬,于時日薄虞淵,寒冰凄然,鄰人有吹笛者,發聲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云。"后世即用"鄰笛"作為傷逝懷舊的典實。
1.亦作"鄰篴"。
2.見"鄰笛"。
1.謂封地相鄰接。
1.本為相鄰的封地。泛指鄰縣,鄰地。
2.鄰國。
1.《戰國策.秦策二》"夫江上之處女,有家貧而無燭者,處女相與語,欲去之。家貧無燭者將去矣,謂處女曰'妾以無燭故,常先至掃室布席,何愛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賜妾,何妨于處女?妾自以有益于處女,何為去我?'處女相語以為然而留之。"后因以"鄰光"比喻他人給予的恩惠。
1.接壤或國土鄰近的國家。
1.亦作"鄰好"。
2.睦鄰友好。謂鄰居或鄰國相友善。
1.謂鄰國或鄰居相和好。
1.謂鄰居所失之火。
2.鄰居的燈火。
1.接近。
1.鄰居,鄰舍。
1.同"鄰笛"。
1.同"鄰笛"。
1.鄰里中為首的人。
1.亦作"鄰畺"。
2.邊疆。
1.鄰居故舊。
如果兩個角有公共頂點和一條公共邊,并且它們的另一條邊分別在這條公共邊的兩側,稱一個角為另一個角的鄰角。
1.鄰近,接近。
1.附近。
2.接近。
1.地域相接。
2.鄰近的地域。
1.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1.竹紋繚繞貌。《文選.王褒》"鄰菌繚糾,羅鱗捷獵。"李善注"言蕭之形也。鄰菌﹑繚糾,相著貌。如羅魚鱗布列也。"一說,為竹管相連貌。劉良注"并竹管相連繚貌,如魚鱗羅列。"
1.亦作"鄰老"。
2.對鄰居老年人的敬稱。
1.轔轔,眾車行進聲。
江西出產的一種紙,用竹子做原料,細密、潔白。本稱連四,后訛稱連史。
1.一箭接一箭。
2.猶連珠箭。
1.接連幾代。
1.合謀共事。
1.謂幾種勢力聯合起來。
1.一戶挨一戶。形容眾多。
2.指鄰居。
1.合聚。
1.攜手;手挽手。
2.地方的巡軍。
3.串通;勾結。
4.指互相連絡串通的人。
5.指合作者。
1.聯名書寫。
2.猶連寫。
1.古代的一種兵器。
1.連名上疏。
1.連名,聯合署名。
2.同一官署。
1.連續降雨。
1.古代十國諸侯之長。
2.泛稱地方高級長官。唐代多指觀察使﹑按察使。
1.見"連四紙"。
1.即連史紙。
1.即連史紙。
1.猶連舟。
1.連續幾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