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用來舀水或撮取米面等的器具,呈半球狀,大都用剖開的葫蘆制成,也有木質和金屬制的。
2.
名詞
見“瓢蟲”。昆蟲,成蟲半球形,顏色不一,多有黑色或黃色斑點。種類很多,大部分是益蟲。
1.
瓠的一種。也稱葫蘆。古代因其腹為樽。
1.出自《周禮·春官·鬯人》禜門用瓢赍。
2.出自《云麓漫鈔》《詩名物解》云:瓢於瓠一物。甘者名瓢,苦者名瓠,瓠以器言也。瓢亦名壺。齊魯間長者為瓢,團者為胡盧……形長嫩而可食為瓠,經霜而堅則謂之瓢,圓或匾為胡盧。
3.出自《鶴瓢賦》序寧真館李高士,遇青城黃老師遺一瓢,其形肖鶴,刳為飲器,名曰鶴瓢。
2.
以老熟的葫蘆對半剖開制成的舀水或盛酒器。
1.出自《莊子·逍遙游》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
2.出自《氾勝之書·種瓠法》度可作瓢,以手摩其實,從蒂到底,去其毛,不復長,且厚。
3.出自《調張籍》詩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
3.
泛指用其他材料制成的匙、勺之類的器具。
1.出自《水滸傳》李榮把出一個瓢來,先傾一瓢,來勸徐寧。
2.出自《丹鉛總錄·訂訛·以蠡測海》今閩廣之地,以鱟魚殼為瓢,江淮之間或用螺之大者為瓢,是以蟲殼代瓜匏用也。
4.
量詞。用以量酒。
1.出自《五雜俎·物部三》朱翌《雜記》云:“淮以南酒皆計升,一升曰爵,二升曰瓢,三升曰觶。”
1.溫柔和善。
1.和柔而沉毅。
1.柔和而光潔。
1.俗稱魷魚。軟體動物,形狀略似烏賊,身體蒼白色,有淡褐色斑點,尾端呈菱形,觸角短,有吸盤。生活在海洋中,肉可食。
1.柔軟豐滿。
1.安撫遠人或遠方邦國。
1.懷柔遠方,安撫內地。
1.安撫邊遠地區,懷柔歸附者。
1.懷柔遠方,優撫近地。謂安撫籠絡遠近之人而使歸附。
1.安撫遠方歸順者。懷,歸附。
1.安撫遠方,安定內地。
1.溫和樸實。
1.柔順的準則。舊時指婦德閫范。
1.猶柔潤。
1.歲陽名之一,指太歲在"丙"。古代歲星紀年法用歲陽和歲陰相配合以紀年。
1.柔嫩的枝條。比喻溫柔美貌的妙齡女子。
1.柔軟嬌嫩的枝葉。比喻溫柔美貌的妙齡女子。
1.纖柔的手指。
1.寬柔之質;柔媚之質。
1.幼嫩。
1.謂柔順而得中正之道。
2.謂中心和明。
1.謂于硬土上施肥,使土松軟后栽種。
1.搓摩,揩拭。
1.搓挪。
2.引申為折磨。
3.猶磨煉。
1.錯雜。
1.順耳。
1.烤木使直,以作車輻。
1.用鞣料使獸皮柔韌。揉,通"鞣"。
1.融合。
1.融合。
1.折騰,煩勞。
1.踐踏擠壓。揉,通"蹂"。
1.雜陳。
1.浸揉藍草作成的染料。詩詞中用以指湛藍色。
1.琢磨錘煉。
1.按摩;搓摩。
2.猶琢磨。
1.猶琢磨。
2.方言。猶言折磨。
1.搓捻。
1.擺弄。
2.搓弄,撫弄。
1.揉搓;搓挪。
1.猶折磨。
1.混雜。
1.謂擺布。
1.砍削烤揉。亦用以稱耒耜。語出《易.系辭下》"斫木為耜,揉木為耒。"
1.搓洗。
1.猶按摩。
1.攙和;混合。
1.混雜。
1.混雜。
1.泛指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