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的占卜符號。后也指占卜活動所用的器具或占卜活動。
2.
名詞
泛指各種預測吉兇的行為。
1.
《周易》中一套有象征意義的符號。以陽爻(?)、陰爻(?)相配合,每卦三爻,組成八卦(即經卦),如乾(?)、坎(?)、離(?)等,象征天地間八種基本事物及其陰陽剛柔諸性。八卦互相重疊,組成六十四卦(即別卦),如乾(?)、需(?)、蹇(?)等,象征事物間的矛盾聯系。古代視占卜所得之卦判斷吉兇。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乃大吉也。三敗,正獲晉君。其卦遇《蠱》
2.出自《論衡·寒溫》卦有陰陽,氣有升降,陽升則溫,陰升則寒。
3.出自《南山詩》或如龜坼兆,或若卦分繇。
4.出自《小二黑結婚》兩個女人滾成一團,二諸葛一個人拉也拉不開,也再顧不上研究他的卦。
2.
占卜。
1.出自《鹖冠子·學問》圣人以此六者,卦世得失逆順之經。
2.出自《史記·李斯列傳》二世驚,自以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
3.
(棋盤上的)方格。
1.出自《太炎文錄·四惑論》公理者,猶云眾所同仞之界域,譬若棋枰方卦,行棋者所同仞,則此界域為不可逾。
4.
比喻預見。
1.出自《創業史》好嘛!看你生寶這卦靈不靈吧!
5.
舊時以平水韻韻目代日序,卦是去聲第十個韻目,因以代初十日。
1.出自《宣統三年十二月初十日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致內閣外務部電》接江撫來電……請核示。巽。卦。
1.按法行事。
2.做法。
3.謂書法中行書的字法筆勢。
4.指行政權。
1.航行中的船帆。
1.飯后散步。
(~兒)販賣貨物的小商人;小販。
1.給人以便利。
1.謂行為損害別人的利益。
1.謂男女交合。
1.陸地上的一種怪獸。
1.分書而稍帶行書體勢的書體。
1.指采用某種措施來教育感化。
1.官名。地位較低的使臣。
1.謂穿孝服居喪。
1.謂執紼助葬。紼,引柩的繩索。
1.在京師外設置的調度軍務的機構。
2.指本宅之外另建的府第。
1.且又。
1.亦作"行匄"。
2.路過的乞丐。
3.猶行乞。
1.見"行丐"。
1.指車蓋。
2.借指貴客。
1.指道士弄法術。罡即罡風,道家指高空的風。
1.指抬扛靈柩的工具。亦兼指人夫。
1.品性高潔。
1.排列成行的兵器。
1.邊行走邊歌唱。借以發抒自己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意向﹑意愿等。
1.見"行方便"。
1.猶論功。
指京城以外的供皇帝外出時居住的宮室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1.行苦。謂貨物質量差。
1.買酒。
1.按古道行事,為當今服務。謂時異勢遷,不可食而不化。
1.舊時鹵簿中所用的鼓。
1.清代禮服,指出行時外穿的短褂。
1.謂行為怪異。
1.發出關文。
1.唐代官名。稱受上官差遣,往來四方干辦公事者。
2.指主持事務的仆臣。唐杜甫有《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耗(一作刈)稻》兩詩。仇兆鰲注"朱注行官是行田者。"施鴻保《讀杜詩說》"《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耗稻》詩云'督促',亦可見主管田事;稱為家臣,以別于家僮。"
1.舊時官員出行在外的臨時居所。
1.水中閃爍的光影。
2.比喻精神矍鑠。
行會所制定的各種章程,由同行業的人共同遵守。
1.躲躲閃閃地走路。
1.做不光明正大的事。
1.周游于國中。
2.游牧的國家。
1.《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本指行事果斷,后亦指事功已就。
1.即行宮。
1.發善心,做善事。
1.謂邊走邊號哭。
1.行走或躺臥時都在號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極。
1.在大路上﹑在里巷中號呼痛哭。形容悲痛之極。
1.行為志趣相同。
1.巡行黃河河道∮,黃河。
1.行為敦厚。
1.謂依次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