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躺下。
2.
動詞
〈方〉使嬰兒躺下。
3.
動詞
趴伏(指動物)。
4.
形容詞
睡覺用的。
5.
名詞
指臥鋪。
6.
動詞
(北京話)把去殼的雞蛋整個放在開水里煮。
7.
名詞
比喻隱居。
1.
亦作“臥”。
2.
睡;躺。
1.出自《荀子·解蔽》心臥則夢。
2.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漢王病創臥,張良強請漢王起行勞軍,以安士卒。
3.出自《浣溪紗》詞半醉凝情臥繡茵,睡容無力卸羅裙。
4.出自《兒女英雄傳》南頭一間堆著一地喂牲口的稻草,草堆里臥著兩個人。
5.出自《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一個在“上海事變”中投身義勇軍傷目的某大學生A,臥在傷兵病院里。
3.
趴伏。
1.出自《墨藪》王羲之書,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
2.出自《貓兒》詩纖鉤時得小溪魚,飽臥花蔭興有余。
3.出自《從文自傳·一個老戰兵》野外演習時,不管是水是泥,喊臥下就得臥下。
4.
倒伏;使倒伏。
1.出自《隋書·禮儀志三》將帥先教士目,使習見旌旗指麾之蹤,發起之意,旗臥則跪。
2.出自《殺狗勸夫》今日是小生的生辰之日。大嫂,你與我臥羊宰豬,做下筵席。
5.
平放著,橫陳。
1.出自《重過何氏》詩雨拋金鎖甲,苔臥綠沉槍。
2.出自《送僧歸保寧》詩西湖環繞皆招提,樓閣晦明如臥披。
3.出自《書信集·致方善境》至于西洋木刻,其器具及刻法,似和中國大不相同,刀有多種,如鑿,刻時則臥腕也。
6.
寢室。
1.出自《漢書·韓信傳》〔漢王〕自稱漢使,馳入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奪其印符。
7.
指隱居。
1.出自《晉書·謝安傳》中丞高崧戲之曰:“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2.出自《送梁四歸東平》詩莫學東山臥,參差老謝安。
8.
猶止息。
1.出自《管子·白心》思索精者明益衰,德行修者王道狹,臥名利者寫生危。
9.
保溫。
1.出自《太平御覽》作燕支法,取藍花搗以水,挑去黃汁,作十餅如手掌,著濕草臥一宿,便陰干。
2.出自《齊民要術·作酢法》甕中臥經再宿,三日便壓之,如壓酒法。
10.
伏著休息。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坐而言,不應,隱幾而臥。
11.
特指床。
1.出自《太平廣記》光寶常詣溉,溉引見於臥前。
12.
今方言指把去殼的雞蛋放到開水里煮。
1.出自如:你快去臥兩個雞子兒。
1.猶耕耘。
1.亦稱"耘田鼓"。
2.古代農忙時掛在田頭樹上的鼓。鳴之以統一行動。
1.鏟除雜草。
1.猶收割。
1.農夫耕作時戴的斗笠。
1.猶耕耘。一般指中耕措施。
1.農具。耘稻用的耙。
1.猶刈除。
1.見"耘鼓"。
1.見"耘鋤"。
1.猶耕耘。
1.耕作興盛貌。
1.鋤草治田。
1.一種用于水田的除草工具。
1.語本《詩。小雅。甫田》"今適南畝﹐或耘或耔。"謂除草培土◇因以"耘耔"泛指從事田間勞動。
1.盛貌。
1.溫暖貌。
1.彌漫貌。
1.即氤氳大使。
1.猶言黃澄澄。
1.水流洶涌貌。
1.猶明察。
1.謂稱職。
1.應允奉行。
2.答應承擔。
1.允諾,依從。
1.平允適當。
2.適合;符合。
1.恪守;遵循。
1.修德,涵養德性。
1.認真履踐或遵循。
1.謂得人心,使人信服。
1.符合。
1.信實而恭勤。
1.符合。
1.猶歸順。
2.招致。
3.思念。
1.聚集;會合。
1.綿延。輯,通"緝"。
1.謂符合標準。
1.肩負。
1.虔誠。
1.眷戀。
1.誠實謹慎。
1.允許。
1.信賴,依靠。
1.誠信。
1.猶大命。
1.長于謀略。
1.淳和。
2.肅穆。
1.接受;采納。
答應;同意同往貸之,宜必允諾|哥哥的求婚得不到女家的允諾。
1.協調;協和。
2.得當。
3.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