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行方便"。
1.指趙宋。相傳趙宋以火德王,故稱。
1.猶宿火。隔夜的火。
1.引火之物。
2.古有鉆燧改火之俗。因季節變換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
1.發生火災的地方。
1.塔形的炭堆。呂梁山一帶風俗,大年除夕在當院把炭塊壘積成塔狀,供年初一拂曉時點燃。
1.盛火取暖的腳爐。
〈方〉室內地上挖成的小坑,四周壘磚石,中間生火取暖。
1.火的性質。
1.夏天。五行火主夏,故稱。
1.以火焚燒草木而田獵。
2.火耕之田。
1.古代一種火器。
1.一種桶狀爆炸物。
1.吹火用具。
發怒的時候他正在~,等他消消氣再跟他細說。
1.即火頭軍。
1.煙囪。
1.佛教語。地獄的別稱。
1.謂五行中之火德旺盛。
彈道縱橫交織的密集火力。也叫火力網。
1.南方屬火,因以"火維"指南方。亦特指五岳中的南岳衡山。
1.五行中火行的方位。古以五行與五方相配,火為南方。
1.指苦味。
1.周武王伐紂前二年曾東觀兵于盟津。相傳其渡河后,"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事見《史記.周本紀》◇因以"火烏"代指周朝的國祚。
1.泛指隊伍。古代兵制,五人為伍,十人為火。
1.放煙火的游藝。
1.一種玩火的雜技。
1.中草藥豨薟的別名。
1.即瑣羅亞斯德教。該教最初流行于伊朗和中亞細亞一帶,南北朝時傳入我國后稱"火祆教"或"火祆",以火為善和光明的代表,以禮拜"圣火"為主要儀式。
①作戰雙方對峙的前沿地帶。②電路中輸送電的電源線。在市電上指對地電壓大的導線,在直流電路中指接正極的導線。
1.防火的法令。
1.一種熏籠,形狀像箱子。
2.蒸汽機車鍋爐的組成部分,位于鍋爐的最后部,分內外兩層為內外火箱,其間存水,燃料在內火箱中燃燒,產生高熱,為產生蒸汽的重要部分。
1.火災。亦指火災的征兆。
1.房屋之間,為防止火災蔓延而預留的小弄。
1.硝石的別名。
1.見"火筴"。
1.極小的火點。
曾被誤認的火星人工開鑿的水道。19世紀天文學家觀測到火星表面有數百條暗細紋,認為它是火星智慧生物為了引用兩極雪水灌溉不毛之地而開鑿的水道。20世紀70年代,行星探測器在火星附近的探測表明,火星上有很多干涸的河床,并不存在運河。
1.用火燒的酷刑。
1.猶火德。謂于五行中屬火,故稱。
1.古代火攻用的一種戰具。
急躁的、容易發怒的脾氣。也說火性子。
1.夏季。古以五行與四季相配,夏為火,故稱。
1.指羊﹑馬等牲畜。
1.吐綬雞(火雞)的別名。
2.用于戰事的鴉形火器。
3.傳說中能銜火的烏鴉。
1.見"火煙"。
1.見"火焰"。
《西游記》第七回寫孫悟空被放在八卦爐里鍛煉,他那一雙被爐煙熏紅的眼叫做火眼金睛,能識別各種妖魔鬼怪。借指能洞察一切的眼力。
1.菟絲子的別名。
見〖噴火器〗。
1.傳說中的火山。
2.比喻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