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車輪的中心部分,有圓孔,可以插軸。
1.
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車輻的一端相接,中有圓孔,用以插軸。
1.出自《詩·秦風·小戎》文茵暢轂,駕我騏馵。
2.出自《淮南子·說林訓》轂立三十輻,各盡其力,不得相害。使一輻獨入,眾輻皆棄,豈能致千里哉!
3.出自《天工開物·車》其大車中轂(俗名車腦),長一尺五寸,所謂外受輻、中貫軸者。輻計三十片,其內插轂,其外接輔。
2.
車輪的代稱。
1.出自《楚辭·九歌·國殤》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2.出自《秋日在梧桐》詩秋日在梧桐,轉陰如急轂。
3.出自《倪煥之》佇盼之情,與君俱深。惟念時節(jié)遷流,疾于轉轂。
3.
借指車。
1.出自《楚辭·遠游》后文昌使掌行兮,選署眾神以并轂。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下》而富商賈或墆財役貧,轉轂百數(shù),廢居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給焉。
3.出自《吳都賦》水浮陸行,方舟結駟,唱棹轉轂,昧旦永日。
4.出自《天長朱君墓志銘》勢不云泰,志則非屯,彼轂之丹,豈易吾仁。
4.
喻聚束。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然四塞,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唯褒斜綰轂其口,以所多易所鮮。
5.
通“穀”。參見“轂陽”。
1.出自《列子·天瑞》鷂之為鹯,鹯之為布轂,布轂久復為鷂也。
6.
通“構”。參見“轂兵”。猶構兵。交戰(zhàn)。
1.出自《說苑·奉使》秦楚轂兵。秦王使人使楚。
7.
用同“軲”。參見“轂轆”。車輪子。
1.出自《貽費道人》詩碧玉蜉蝣迎客酒,黃金轂轆釣魚車。
1.南朝梁任昿《述異記》卷下"懸腸草,一名思子曼,南中呼為離別草。"古人每以喻思子或惜別。
1.形容掛念之深切。
1.遠遠超過。
1.登上巢車望敵。謂敵軍壓境。語本《左傳.成公十六年》"晉楚遇于鄢陵……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陸德明釋文"兵車高如巢,以望敵也。"
1.形容險阻。
2.古代記時的名稱。指黃昏前一段時間。《淮南子.天文訓》作"縣車"。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故云。
4.借指七十歲。
5.指隱居不仕。
1.小轎車的俗稱。參見"小車"。
1.形容險阻。
1.指七十歲。
1.見"懸車之年"。
1.祭山和祭川。
1.猶久仰。
1.對不到案的罪犯判罪。猶今言缺席審判。
1.猜想。
1.見"懸榻"。
1.吊掛下垂。
1.鵪鶉毛斑尾禿,似披敝衣,因以"懸鶉"比喻衣服破爛。
1.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1.指瀑布。
1.猶攜帶。
越國為吳國所滅,越王句踐入?yún)菫榕w國后懸膽于戶,出入嘗之,以不忘雪恥,十年后果滅吳國◇以懸膽”比喻刻苦自勵。參見臥薪嘗膽”(109頁)。
1.弩牙下部如刀形的零件。
2.見"懸刀夢"。
3.皂莢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皂莢》。
1.《晉書.王浚傳》"浚夜夢懸三刀于臥室梁上,須臾又益一刀,浚驚覺,意甚惡之。主簿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果遷浚為益州刺史。"后因以"懸刀夢"為升為州官的夢兆。
1.猶張燈結彩。
1.石橋。
1.懸掛。
1.長期拖欠的賦稅。
1.預定。
1.屋下重梁。
1.謂無根據(jù)地揣測﹑估計。
1.憑空臆斷。
1.懸掛匾額。
1.遠絕困乏。
2.空乏。
1.公布法令。古時公布法令,都懸掛于宮闕,故稱。
1.懸空飛翔。
1.嘲笑人坐著瞌睡的東倒西歪之狀。
1.謂不筑墓道,將棺材直接吊入墓穴埋葬。語本《禮記.檀弓上》"縣棺而封。"
1.陡峭的山峰。
1.在天空或液體中飄浮。
1.遙相符合。
1.謂架著鍋燒飯。多形容野處的艱苦生活。
1.見"懸疣附贅"。
1.高聳的樓閣。
1.公布標準﹑規(guī)章。
1.相隔很遠;相差很大。
1.懸掛連綿。
1.謂牽掛于心。
1.懸掛供奉。
1.喻缺月。
2.山莓的別名。
1.懸賞求購。
1.掛著的箭靶。比喻指定的目標。語本《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