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煮熟的谷類食品,特指大米飯。
2.
名詞
每天定時吃的食物。
3.
動詞
吃飯。
1.
亦作“飰”。
2.
吃飯。
1.出自《論語·鄉黨》君祭,先飯。
2.出自《經咸陽北原》詩夜入咸陽中,悲吞不能飯。
3.出自《掛枝兒·相思》念著他,懨懨成病,不茶不飯。
4.出自《普洛大眾文藝的現實問題》﹝普洛大眾文藝﹞難道還只當做亭子間里“茶馀飯后”談天的資料嗎?
3.
泛指吃。
1.出自《贈鄭十八賁》詩步趾詠唐虞,追隨飯葵堇。
2.出自《從塞上偕內子南還賦贈》詩行人夜半飯黃羊,不待天明向戰場。
3.出自《茶香室叢鈔·茗飲始于南人》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
4.
給飯吃,使吃飯。
1.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有一母見信饑,飯信。
2.出自《應夢羅漢記》先妣武陽君忌日,飯僧于寺。
3.出自《曉游潭柘寺》詩逡巡飯行人,縱覽忘深夏。
5.
指使吃。
1.出自《新序·雜事五》寧戚飯牛車下。
2.出自《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龍王以天甘露飯阿羅漢,以人間味饌沙彌。
3.出自《珍珠船》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駮,常飯以酒。
6.
指飯含。古喪禮,以玉、珠、米、貝等物納于死者之口。一說參見“飯玉”。
1.出自《禮記·檀弓上》飯,設飾。
2.出自《白虎通·崩薨》故天子飯以玉,諸侯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貝也。
3.出自《周禮·春官·典瑞》共飯玉。
7.
煮熟的谷類食品。多指大米干飯。
1.出自《莊子·大宗師》裹飯而往食之。
2.出自《洛陽伽藍記·景寧寺》菰稗為飯,茗飲作漿。
3.出自《送石處士序》飯一盂,蔬一盤。
4.出自《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九媽道:“秦小官想餓了,且用些飯再吃酒。”
5.出自《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有幾處是用醋、辣椒,腌菜下飯。
8.
指每天定時吃的食物。如:早飯;中飯;晚飯。
9.
量詞。一餐。
1.出自《北人上?!吩?/span>酪漿一壺麥一飯,香火照日藏流螢。
10.
謂手大指的最下處。
1.出自《儀禮·士喪禮》設決,麗于掔,自飯持之設握乃連掔。
1.猶邊關。
1.侵犯邊疆的敵寇。
刻于印章側面或上端的文字、圖案等。
(~兒)掛屏、鏡子等扁平器物的框子。
1.猶邊餉。
1.猶邊關。
1.亦作"邊闌"。亦作"邊襕"。
2.猶邊框。
1.見"邊欄"。
1.見"邊欄"。
1.猶邊功。
1.《后漢書.文苑傳上.邊韶》"韶口辯,曾晝日假臥,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后以"邊老便便"稱腹大的人。
1.見"邊撩"。
1.邊境上的壁壘。
1.猶邊民。
1.邊境地區的官吏。
1.猶邊民。
1.指在邊地征收的賦稅。
1.安于貧窮。
1.甘羅﹑子奇的并稱。
1.靜臥;安睡。
甜美的泉水。
1.肥沃的土地。
1.甘甜的乳汁。比喻有益的東西。
1.筍的別名。
1.甘甜滋潤。
2.指滋潤。
1.珍饈美味。
2.泛指膳食。
1.戰國時齊人甘公與魏人石申的并稱。兩人皆擅天文之學。
又名《星經》、《通占大象歷星經》。書名。世傳的《甘石星經》為唐、宋時人所輯,并非秦漢時代兩大天文學派帶頭人甘德、石申的原著。
1.甜美的果實。
1.食美味。
2.覺得食物甜美。
3.鮮美的食物。
1.嗜好。
1.鼷鼠的別名。
①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蔓細長,匍匐地面。塊根,皮色發紅或發白,肉黃白色,除供食用外,還可以制糖和酒精。②這種植物的塊根。‖通稱紅薯或白薯,在不同地區還有番薯、山芋、地瓜、紅苕(sháo)等名稱。
1.甘雨。
1.甜美爽口。
1.質味美好的水。
2.傳說中的水名。參見"甘淵"。
1.酸甜。
2.指各色美味。
1.木名。即棠梨。
2.《史記.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于北燕……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后遂以"甘棠"稱頌循吏的美政和遺愛。
1.舊時對已卸職的地方長官的頌詞。
1.苦菜的一種。
錫金首都。人口37萬(1981年)。拔約1700米。氣候宜人。有壯麗的皇宮和現代化商業大樓。商業繁榮,為谷物和水果集散地。中國西藏與印度之間來往的公路要沖。
1.傳說中的兇神。
〈書〉①美味。②感覺味美食不~。
1.指鮮美的食品。
2.鮮美;甘甜鮮美。
1.官府規定在一定期限內必須完成公差的文書。
1.香甜。
①愿意~情愿。②稱心滿意不拿到金牌決不~。
1.猶言死而無怨。
心甘情愿 。
1.《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鄭玄箋"荼誠苦矣,而君子于己之苦毒又甚于荼,比方之荼,則甘如薺。"后因以"甘心如薺"謂事如樂意為之,雖苦亦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