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貮”。
2.
副手;副職。
1.出自《國語·晉語一》夫太子,君之貳也。
2.出自《三國志·蜀志·廖立傳》立本意,自謂才名宜為諸葛亮之貳,而更游散在李嚴等下,常懷怏怏。
3.出自《容齋三筆·樞密名稱更易》國朝樞密之名,其長為使,則其貳為副使;其長為知院,則其貳為同知院。
4.出自《催大僚疏》國家稽古建官,政分六曹,有長以提領挈綱,有貳以分猷佐理。
3.
輔佐。參見“貳公”。
1.出自《后漢書·仲長統傳》《周禮》六典,冢幸貳王而理天下。
2.出自《舊唐書·武宗紀》稽於謨訓,謀及大臣,用建親賢,以貳神器。
3.出自《送河東提刑張太傅》詩予貳機衡重,君掌食貨繁。
4.出自《訄書·地治》中國宜設布政司以專方面,如明制,其余諸曹,各以僉事貳司。
4.
增益;增添。
1.出自《周禮·天官·酒正》大祭三貳,中祭再貳,小祭一貳。
2.出自《管子·弟子職》左執虛豆,右執挾匕,周還而貳,唯嗛之視。
5.
復制副本。
1.出自《周禮·春官·內史》內史掌書王命,遂貳之。
2.出自《白云先生傳》入其室,架上書數十百卷,皆所著經說及論述史事,請貳之,弗許。
6.
指副本。
1.出自《隋書·經籍志二》《周官》:司寇凡大盟約,蒞其盟書,登于天府。太史、內史、司會、六官皆受其貳而藏之。
7.
數詞。“二”的大寫。
1.出自《易·系辭下》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偽。
3.出自《薦張竑周坰狀》貳人者,皆可任監司或繁劇郡守。
4.出自《書影》謝在杭云:“今文書中一字至十字,皆用同音畫多者,以防作偽。其中壹、貳,音義俱同。”
8.
再次,重復。
1.出自《禮記·曲禮上》雖貳不辭。
2.出自《顏子不貳過論》不貳者,蓋能止之於始萌,絕之於未形,不貳之於言行也。
3.出自《與宋尚木論詩書》若夫七律,起伏安頓,承接照應,八句之中,情事互宣,七字之中,波瀾莫貳。
9.
匹敵;比并。
1.出自《左傳·哀公七年》且魯賦八百乘,君之貳也。
2.出自《韓非子·八經》禮施異等,后姬不疑,分勢不貳,庶適不爭。
3.出自《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見恪貴盛,世莫與貳。
10.
不信任;懷疑。
1.出自《書·大禹謨》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2.出自《故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呂??謚議》謂蕭瑀端直綆亮近貞,性多猜貳近褊。
3.出自《墳·摩羅詩力說》而密克威支則儀的如是,決無疑貳也。
11.
不專一;懷有二心。
1.出自《書·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于時蒸民,罔敢或貳。
3.出自《新唐書·李元平傳》無何,偽署為宰相,有告其貳者,元平斷一指自誓。
4.出自《清史稿·李率泰傳》部下漸攜貳。
12.
離異;分裂。
1.出自《國語·晉語四》子盍蚤自貳焉。
2.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上》自是始貳於更始。
3.出自《敬齋箴》弗貳以二,弗參以三,惟精惟一,萬變是監。
4.出自《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九年》金主復遣翰林待制耶律紹文至驛諭奉使王倫,言:“卿留云中無還期;及貸之還,曾無以報,反間貳我君臣。”
13.
違背;背叛。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年》寡君命下臣於朝曰:“阿下執事。”臣不敢貳。
2.出自《宋史·種世衡傳》諸部有貳者,使討之,無不克。
3.出自《歐洲將有變局》向者波斯本為印度之屏蔽,今復貳英而助俄。
14.
變易;變化。
1.出自《詩·小雅·都人士序》古者長民,衣服不貳。
15.
猶業。事務。
1.出自《太玄·夷》初一,載幽貳,執夷內。
16.
通“膩”。污穢。
1.出自《公羊傳·莊公二十三年》何危爾?我貳也。
2.出自《廣雅·釋言》貳,污也。
17.
通“忒”。
1.出自《詩·衛風·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2.出自《荀子·禮論》萬物變而不亂,貳之則喪也。
18.
古國名。故地在今湖北省廣水市境。《春秋傳說匯纂》以為貳在今湖北省應山縣境,軫在今應城縣西。兩國其后皆為楚滅。
1.出自《左傳·桓公十一年》楚屈瑕將盟貳軫。
19.
姓。北魏有貳塵。見《晉書·姚興載記上》。
1.出自《晉書·姚興載記》魏平陽太守貳塵入侵河東。
20.
指叛逆者。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征會討貳,殺舟之僑以徇於國,民於是大服。
1.即釕铞兒。門上的搭鉤。
1.給官府或大戶人家等看門的人。
1.官學中的仆役。
2.門楣的上方。
1.門聯。
2.匹配;門當戶對。
1.托住門扇轉軸的墩子。用木頭或石頭做成。大戶人家的石制門墩常常伸出門外,雕成獅子等各種形狀。
1.門楣上邊的部分。
1.指門庭;門下。
1.家法,家規。
1.門扇。
1.猶門望。
1.門扇之間的縫隙。
1.看門的人。
1.看守城門的人。
1.守門的吏役。
1.見"門合"。
1.看門的人。
1.祖先的功勛。
1.猶門宇。
1.出入必經的國門﹑關門。
2.指邊防設施。
3.指主管門﹑關的人。
4.門閂。
5.門戶;門扇。
1.即門闕。
1.見"門館"。
1.門客,食客。
2.塾師。
1.城門前的護城河。
1.亦作"門閣"。
2.門戶;門扇。
1.門扇。
1.門上橫木。
1.方言。即戶口簿。
1.妓院中向嫖客需索財物。即后來所謂"砍斧頭"。
19世紀末美國政府提出的對華政策。1899年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向英、法、俄、德、日、意六國提出門戶開放”的照會。內容是美國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要求在其他國的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內享有均等的貿易機會。六國先后表示同意。從此,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逐步擴大。
1.妓女。
1.指妓院。
1.由派別情緒產生的偏見。
1.宗派之間的爭論。
1.在門上畫雞以避鬼祟,古時湖南﹑湖北一帶的一種迷信風俗。
1.裝在門上的銅環或鐵環。
1.家禍。
1.古代懸掛在宮殿門前的記名牌。長二尺﹐竹制,各書官員姓名﹑年齡﹑身份等◇改竹籍為簿冊。冊籍上有名方可出入。
2.指門第與身份。
3.弟子對老師的隸屬關系。
1.門旁的墻壁。
1.見"門箋"。
1.亦作"門楗"。
2.猶門閂。
3.門鎖。
1.門框下部挨著地面的橫木(或長石等)。
2.借指門﹑門口。
3.比喻界限,關口。
4.方言。竅門。亦指找竅門或占便宜的本領。
1.明代的一種稅收名。
1.門前臺階。
1.家門相傳的節操。
1.門口的戒備防范。
1.形容門前戒備很嚴。
1.守門的警察。
1.由胃﹑腸﹑脾﹑胰腺﹑膽囊等的靜脈匯流而成的較大的靜脈。門靜脈流入肝臟又分成很多小靜脈。
1.高門舊德。
2.曾居門下的故舊。
1.世襲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