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鋒利。
1.出自《韓非子·顯學》水擊鵠雁,陸斷駒馬,則臧獲不疑鈍利。
2.出自《百喻經·就樓磨刀喻》嫌刀鈍故,求石欲磨。
3.出自《觀獵行》或言器械鈍,馳逐無所挾。
2.
失利;不順利。
1.出自《法言·五百》眾人愈利而后鈍,圣人愈鈍而后利。
2.出自《東方兵事紀略》兵機既鈍,且道迂遠不即達。
3.
笨拙;遲鈍。
1.出自《漢書·鮑宣傳》臣宣吶鈍於辭,不勝惓惓,盡死節(jié)而已。
2.出自《月蝕詩效玉川子作》何處養(yǎng)女百丑形?把沙腳手鈍。
3.出自《金線池》我道你意兒村,提起那人情來往佯妝鈍。
4.出自《百花山》先前還以為他的嘴鈍呢,誰知兩片嘴唇皮比刀子都鋒利。
4.
形容文辭質樸。
1.出自《文心雕龍·銘箴》魏文九寶,器利辭鈍。
2.出自《諸子》尸佼、尉繚,術通而文鈍。
5.
折磨,折騰。
1.出自《祖堂集·云居和尚》若向這里不得,萬劫千生著鈍。
6.
方言。嘲諷;挖苦。
1.出自《歇浦潮》這幾句話把美士鈍得日月無光。
2.出自《海上花列傳》阿有啥說嗄?撥耐鈍光哉?。
1.人民的規(guī)范。
1.人民警察的簡稱。
1.百姓居住之所。
2.民家﹐民房。
1.古代君王賜給民間有功者的爵位。
1.辛亥革命時期反抗清政府的起義軍隊的通稱。
1.見"民安物阜"。
1.謂民眾的議論。
2.指丁口。
1.舊時官府專管緝捕的差役。
1.舊時反動統(tǒng)治者對人民暴動的誣稱。
1.民眾的困苦。
2.民眾困厄。
1.人民困苦﹐國家貧窮。
1.民族器樂。
1.民眾的勞苦。
1.黎民。
1.庶人之禮。
1.民眾的人力﹑物力﹑財力。
2.人的體力。
1.民用歷書。
1.民眾的利益﹑財利。
1.指平民。
1.謂民心不齊。《書.召誥》"王不敢后﹐用顧畏于民磏。"孔穎達疏"磏﹐即巖也﹐參差不齊之意﹐故為僭也。"一說謂民情險惡。陳澔集說"磏﹐險也。"
1.舊指民眾所繳納的田賦糧。
1.俘獲的敵國民眾。
1.民眾的表率﹑榜樣。
1.民眾﹐百姓。
1.同"民氓"。
1.同"民氓"。
1.眾多的樣子。民﹐通"綿"。
1.民眾的意旨。
2.民眾的生命;人命。
3.指主宰民命之君。
4.人民的生活﹐生計。
人民大眾的疾苦入境之初,詢問民瘼。
1.在民間的母親。
2.指皇后。舊時謂皇后為萬民之母。
1.農田。
1.舊時謂治理民眾的君王或地方長官。
1.民眾的才能。
1.民歌。
1.人的品德。
1.人民的疾苦。
1.指民眾的精神﹑氣概。
1.民用器物。
①人民群眾的心情、愿望等帝王之道,在順民情。②人民群眾的生活、生產等各方面的情況民情至樸而不文|初來乍到,民情不熟。
1.謂人民財力枯竭﹐窮困不堪。
1.人民的政治權利。
1.三民主義的一個組成部分。參見"三民主義"。
1.民眾間相互謙讓的精神。
1.人民﹐百姓。
1.民家房舍。
1.民間祭祀土神。
2.指人民和社稷。
3.引申指民間。
4.指州﹑縣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長官。
5.古代民間自行結集的團體。 6.民國初年擁護黎元洪的政治組織。
①人民大眾的生活民生在勤|國計民生。②民眾民生以德義為本。
1.人民的生活與國家的經濟。
1.三民主義的組成部分之一。
1.民眾的聲音。指人民的要求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