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方〉(北方官話)重重地用力往下放,著(zháo)地很重。
1.
蹲。參見“蹲”。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夜珠只在石凳之下蹾著,心中苦楚,想著父母,只是哭泣。
2.出自《紅樓夢》轉過藕香榭來……有幾個小丫頭蹾在地下找東西。
3.出自《一個勤學的學生》他知他確是落第了;頭越法低了,臉越法白了;腿軟了,幾幾乎蹾在地下。
2.
猛地用力往下放物。
1.出自《大旗》只聽見殷老大把飯碗往鍋臺上使力一蹾,罵著從外間闖進來。
2.出自《秦川兒女》他從煙盒里抽出一支煙來,在左手大拇指的指甲蓋上蹾了幾下,銜在嘴上,劃根洋火,慢慢地吸著。
1.填塞;塞滿。
1.償命。
1.猶補繳。
1.充塞擁擠。
1.猶充塞。
1.亦作"填篆"。
2.書體之一種。相傳為周人媒氏所作。
1.猶送死。
1.滿足貌。
2.穩重貌。
3.形容聲音大。
1.紛集;堆積。
1.鎮守,守衛。填,通"鎮"。
1.猶填閼。
1.見"填餡"。
1.即土星。填,通"鎮"。我國古代認為土星每二十八年運行一周天,歲鎮二十八宿中的一宿,故名。
1.一種強制肥育的飼鴨方法。小鴨一個半月后開始填肥,約經半個月肥育結束。每日兩次把做成長條形的飼料用手工填入鴨食道內;或把粥狀飼料用機器經橡皮管填入。填鴨期間注意限制鴨的活動,使它很快長肥。北京鴨多用此法飼養。
2.用填鴨的方法飼養的鴨子。
1.亦作"填咽"。
2.堵塞,擁擠。
1.充塞滿溢。
1.填塞,引用。
1.充塞于胸膛。
1.猶充滿。
1.見"填閼"。
1.填寫編制。多指帳冊文書等。
1.猶譏刺。
1.方言。猶還債。多指兒輩能盡到自己的職責。
1.一種智力游戲。將縱橫交叉﹑回旋連環的方格構成一個圖,編列號碼,另以提問﹑暗示﹑寫意等法擬寫解說。玩者據此猜射謎底詞目,逐一填入方格內。
1.大量聚集。
1.充塞道路。
1.人口眾多,物產豐饒。
1.充塞門庭。
1.驚疑貌。
1.或許;恐怕。
2.假若。
1.意外得來,偶然得到。
2.自來。
1.意外得來之物。
意外得來的東西富貴榮華乃儻來之物,不要以此傲視旁人。
1.不明貌。
2.曠達貌。
1.廣大寬敞貌。
1.堂皇正大的言論。儻,通"讜"。
1.曠遠貌。
2.暗昧不明貌。
3.茫然自失貌。
1.廣大貌。
1.悵然自失貌。
2.漠然,無思慮貌。
3.恍忽貌。
4.倘若。
1.假如。
1.倘使,倘若。
1.舒閑自適貌。
1.正直的言論。儻,通"讜"。
1.安閑自在地行走。
1.用于水稻田中耕耘的一種農具。形如木屐﹐下有若干短鐵釘﹐上有長柄。在水稻行間推拉﹐松土除草。
1.指一種平放的長柜。
1.方言。猶睡覺。
1.詈詞。指睡覺。
1.指可供躺臥的椅子。
1.見"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