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階梯;石級。
1.出自《說文·阜部》隥,仰也。
2.出自《水經注·汾水》山有羊腸坂,石隥縈委,若羊腸焉,故倉坂取名矣。
3.出自《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或牽鐵鎖,棧道虛臨,飛梁危構,椓杙躡隥。
4.出自《黟縣道中》詩連巖薰草日,懸隥帶陰霓。
2.
險峻的山坡;斜坡。
1.出自《穆天子傳》甲午,天子西征,乃絕隃之關隥。
2.出自《穆天子傳》天子南還,升于長松之隥。
3.出自《文選·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左關巖隥,左梁潮源。
1.謂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1.儀表﹐風采。
2.景象。
1.完畢。
1.完成﹔終成。
1.終止糴糧﹐囤積糧食不發。
1.見"訖功"。
1.亦作"訖工"。
2.完工﹔竣事。
1.至今。訖﹐通"迄"。
1.完﹐一點不剩。
1.終止﹔了結。
1.了結。
1.亦作"訖録"。
2.謂天命已終。亦指已終止的天命。
1.見"訖箓"。
1.崇高貌。訖﹐通"仡"。
1.謂盡量滿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1.完事﹔竣工。
1.止息。
1.完畢。
1.完工﹔竣事。
1.天運已終。謂國亡。
1.竭盡。
1.猶言再三再四。
1.見"迄功"。
1.亦作"迄工"。
2.猶竣工。
1.至,到。
1.帝王之死的婉詞。
1.古指不務農桑。
1.見"棄本逐末"。
1.古指丟棄農桑從事工商等其他事業。
2.亦作"棄本求末"。謂舍棄事物的根本而追求末節。
1.猶言投筆。謂放棄文墨之事。
1.猶投筆從戎。謂文人棄文就武。
1.猶舍棄,離去。
1.猶播棄。拋棄。
1.厭棄,鄙棄。
1.被遺棄的人才。
1.廢材,無用之材。指物或人。
1.謂多馀的錢財。
1.《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后以"棄餐"檃括其義,用為典實。
2.謂不暇進餐。形容事迫情急。
1.失常;丟棄常道。
1.君主死亡的婉詞。
1.《左傳.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廣以逐趙旃。趙旃棄車而走林。"后因以"棄車走林"喻臨陣脫逃。
1.猶屏棄。
2.指被屏棄。
1.捐棄,消除。
1.廢棄的柱礅。泛指廢墟。
1.去世。代,世。
1.《史記.商君列傳》"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吾不能待……"故吾以強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后因以"棄道任術"謂統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術。
1.荒廢不用之地。
2.丟棄田地。
1.謂舍棄短處而采用長處。
1.猶棄短就長。
1.丟棄怨恨。
2.嫌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