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導。
1.出自《國語·周語中》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候人為導。
2.出自《孟子·離婁下》諫行言聽,膏澤下於民,有故而去,則君使人導之出疆。
3.出自《南溪始泛》詩鷺起若導吾,前飛數十尺。
4.出自《聊齋志異·霍女》已而導入別院,俾夫婦同處。
2.
教導;勸導;誘導。
1.出自《墨子·非儒下》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學不可以導眾。
2.出自《孟子·盡心上》所謂西伯善養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其老。
3.出自《韓非子·說林下》孔子謂弟子曰:“孰能導子西之釣名也?”子貢曰:“賜也能。”乃導之,不復疑也。
3.
引申為引誘。
1.出自《淮南子·要略》齊景公內好聲色,外好狗馬……梁丘據子家噲導於左右,故晏子之諫生焉。
2.出自《申鑒·雜言上》人臣有三罪: 一曰導非;二曰阿失;三曰尸寵。以非引上謂之導。
4.
疏浚;疏導。
1.出自《書·禹貢》導岍及岐,至于荊山。
2.出自《淮南子·地形》河水出昆侖東北陬,貫渤海,入禹所導積石山。
3.出自《贈衛尉少卿司馬府君墓表》鄉人導涑水以溉田。
4.出自《故事新編·理水》禹心里想,但嘴上卻大聲的說道:“我經過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確是錯誤了。以后應該用‘導’!不知道諸位的意見怎么樣?”
5.
開發。
1.出自《國語·周語上》夫王人者,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無不得其極。
6.
發源。
1.出自《水經注·巨洋水》丹水有二源,各導一山。
7.
指水源。
1.出自《水經注·淮水》淮水與醴水同源俱導,西流為醴,東流為淮。
8.
表達;傳達。
1.出自《國語·晉語六》夫成子導前志以佐先君。
2.出自《因話錄·商下》令功曹所厚之人導意,請於蕭君所居側僧舍一見。
3.出自《舊五代史·晉書·鄭云叟傳》尋入少室山,著《擬峰詩》三十六章,以導其趣。
9.
傳導。如:導熱;導電。參見“導體”。
10.
攝養。參見“導引”、“導養”。
1.出自《云溪友議》其文武宰僚,愿識有方,共為導引。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導引僧家來乞食,分明追取赴陰司。
3.出自《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著眼于此(指連環畫),因而加以導引,正是前進的藝術家的正確的任務。
4.出自《文選·嵇康〈養生論〉》至於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余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
5.出自《晉書·隱逸傳·張忠》恬靜寡欲,清虛服氣,餐芝餌石,修導養之法。
6.出自《中國小說史略》〔葛洪〕少以儒學知名,究覽典籍,尤好神仙導養之法。
11.
引頭發入冠幘的器具。櫛的一種,常以玉為之,亦作為首飾。
1.出自《釋名·釋首飾》導,所以導櫟鬢發,使入巾幘之里也。
2.出自《晉書·桓玄傳》益州督護馮遷抽刀而前,玄拔頭上玉導與之。
3.出自《椰子冠》詩規模簡古人爭看,簪導輕安發不知。
12.
通“?”。參見“導官”、“導擇”。
1.出自《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少府〕屬官有尚書、符節、太醫、太官、湯官、導官……
2.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上》往年已敕郡國,異味不得有所獻御,今猶未止;非徒有豫養導擇之勞,至乃煩擾道上,疲費過所。其令太官勿復受。
13.
姓。北魏有導龍。
1.出自《萬姓統譜?皓韻》導氏,南北(朝)導龍,華州刺史。時伏德與梁景睿反闗中,龍討平之。
1.謊言作答。
1.荒謬﹐荒唐。
1.僥幸地得到。
1.錯誤地登上。亦指無才德而升遷。
1.謂進退詭詐。
1.錯誤惡劣。
1.謂無才德而誤受恩遇。多作謙詞。
1.違反原則。
1.指不懂醫理的醫生。
1.不稱職的官員。自謙之詞。
1.笨漢。
1.謙稱自己的意見﹑言論正與人相合。
1.荒謬迷亂。
1.錯誤謀算。
1.妄想。
1.妄加﹐錯誤地施加。
2.用作謙詞。
1.荒謬的見解。亦謙稱自己的見解。
1.妄事推薦。
1.妄解。亦用為謙詞。
1.謂錯誤地進用。
1.妄事舉用﹔妄加舉薦。
2.錯誤的舉措。
1.猶假冒。
1.謬妄孟浪。
1.歪理﹐錯誤的道理。
1.謬戾。
1.錯誤和鄙陋。
1.錯誤和遺漏。
1.錯亂﹐悖亂。
1.錯誤粗疏。
1.謂年老昏惑。
1.荒謬怪僻。
1.乖異的人品。
1.詐術與巧計。
1.深思的樣子。謬﹐通"穆"。
1.誤認。
1.謂辱蒙容納。
1.錯誤蕪雜。
1.錯誤。
1.錯誤的說法。
1.詭詐地謀算。
1.妄語﹔誤說。
1.錯誤﹐差錯。
1.謂假托為知心朋友。
1.極端錯誤﹐毫無根據。
1.假裝。
1.虛妄不實。
1.亦作"謬悮"。
2.錯誤﹔差錯。
1.見"謬誤"。
1.錯誤的思想。
1.形容想法非常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