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危險(xiǎn)。
2.
副詞
文言副詞,幾乎,差不多。
3.
副詞
大概;恐怕。
1.
危亡;危險(xiǎn)。
1.出自《詩·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視天夢夢。
2.出自《淮南子·人間訓(xùn)》國家危,社稷殆。
3.出自《癸辛雜識前集·蕈毒》案間尚余杯羹以俟其子,適出未還,幸免於毒,嗚呼殆哉!
4.出自《聊齋志異·陳錫九》力盡聲嘶,漸就危殆。
2.
困乏;疲憊。
1.出自《莊子·養(yǎng)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2.出自《洛神賦》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3.出自《聊齋志異·神女》日將暮,步履頗殆,休於路側(cè)。
3.
威脅;危害。
1.出自《荀子·強(qiáng)國》威動(dòng)海內(nèi),強(qiáng)殆中國。
2.出自《淮南子·說山訓(xùn)》德不報(bào),而身見殆。
4.
畏懼。
1.出自《淮南子·說林訓(xùn)》月照天下,蝕於詹諸;騰蛇游霧,而殆於蝍蛆。
5.
疑惑。
1.出自《論語·為政》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
6.
接近。
1.出自《詩·小雅·節(jié)南山》式夷式已,無小人殆。
2.出自《逸周書·命訓(xùn)》極命則民墮,民墮則曠命,曠命以誡其上,則殆於亂。
3.出自《劇談錄·桑道茂》長安只此一邑而已,賢郎二人,大者位極人臣,次者殆於數(shù)鎮(zhèn)。
7.
也許可以。表示希望。
1.出自《詩·豳風(fēng)·七月》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8.
大概;幾乎。
1.出自《史記·留侯世家》良曰:“沛公殆天授。”
2.出自《論衡·書虛》是故儒者稱論,皆言孔子之后當(dāng)封,以泗水卻流為證。如原省之,殆虛言也。
3.出自《夢溪筆談·書畫》用筆極新細(xì),殆不見墨跡。
9.
助詞。乃。
1.出自《國語·魯語上》衛(wèi)君殆無罪也。
2.出自《〈梅圣俞詩集〉序》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
10.
副詞。當(dāng);必。
1.出自《商君書·更法》臣聞之,疑行無名,疑事無功。君亟定變法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之也。
2.出自《新唐書·契蔤何力傳》若人心如鐵石,殆不背我。
11.
通“怠”。懈怠。
1.出自《詩·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
2.出自《商君書·農(nóng)戰(zhàn)》農(nóng)者殆則土地荒。
3.出自《淮南子·泰族訓(xùn)》勾踐棲於會稽,修政不殆。
4.出自《惑雷刑》得他牛,則晝役夕歸,捶耕於烈景,笞耨於晦冥,未嘗一息容其殆。
12.
通“治”。訟理。
1.出自《公羊傳·襄公五年》莒將滅之,故相與往殆乎晉也。
13.
副詞。僅。
1.出自《漢書·趙充國傳》此殆空言,非至計(jì)也。
2.出自《五經(jīng)辨惑上》竊謂此母之言無謂也。深山大澤則固生龍蛇矣,而美婦必生惡子,豈決定之理耶?殆偶中耳!
14.
副詞。尚。
1.出自《水經(jīng)注·濁漳水》門石崩褫,余基殆在。
1.郁積的云氣。
1.迂回曲折。
1.茂盛貌。
2.沉滯貌。
1.郁悶,不舒暢。
1.憂郁貌。
2.酣暢貌;欣悅貌。
1.滯塞不通;郁積不暢。
1.猶激揚(yáng)。
1.抑郁憂悶。
1.抑郁,憂悶。
1.抑郁,郁結(jié)。
1.濃烈貌,旺盛貌。
2.憂悶貌。
1.積聚。
1.小孩自呼。
1.鬢毛額發(fā)。
1.亦作"鬰■"。
2.剪治頭發(fā)。鬰,同"剪"。
1.鬢髻。
1.鬢毛額發(fā)。
1.女子鬢發(fā)下垂貌。
1.亦作"?鬢"。
2.秀美的鬢發(fā)。
1.猶發(fā)髻。
1.小兒去發(fā)。
1.大水貌。
1.水深廣貌。
1.鷙鳥。
1.鴟蹲。比喻瑟縮局促之態(tài)。
1.猶鳶跕。
1.《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孔穎達(dá)疏"其上則鳶鳥得飛至于天以游翔,其下則魚皆跳躍于淵中而喜樂,是道被飛潛,萬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后以"鳶飛魚躍"謂萬物各得其所。
1.謂兩肩上聳,像鴟鳥棲止時(shí)的樣子。
1.肩聳像鴟,目兇如豺。形容奸惡的相貌。
1.肩似鳶聳,膝屈似羔。形容卑微之態(tài)。
1.如鳶之聳肩,如鵠之伸頸。形容伏案苦思的樣子。
1.謂兩肩上聳像鴟,面有紅光。舊時(shí)相術(shù)指飛黃騰達(dá)的征兆。
1.鳶鳥鳴叫。古人以為風(fēng)候。
1.攻城器械。指云梯。
1.《后漢書.馬援傳》"當(dāng)吾在浪泊﹑西里間,虜未滅之時(shí),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跕跕墯水中。"李賢注"鳶,鴟也。跕跕,墯貌也。"后以"鳶跕"形容路遠(yuǎn)地惡。
1.草名。多年生草本,根莖淡綠色,葉子劍形,花青紫色,蒴果長橢圓形。供藥用,也可供觀賞。見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草六.鳶尾》。
1.見"鳶飛魚躍"。
1.沒有罪而被當(dāng)作有罪判決或受處罰的案件。
1.無故遭受誹謗。
1.謂判罪不當(dāng)使人冤屈。
2.冤冤相報(bào)。
1.暴虐無道;枉法暴行。
1.誣人致罪的讒言。
1.亦作"冤沈"。
2.沉冤。積久沒有伸雪的冤屈。
3.謂冤屈難伸。
1.亦作"冤讎"。
2.受人侵害或侮辱而產(chǎn)生的仇恨。
3.有宿怨的仇敵。
1.見"冤仇"。
譏稱枉費(fèi)錢財(cái)?shù)娜诉@些花費(fèi)都是他掏腰包的,糊里糊涂做了冤大頭。
1.鳴冤的揭帖。
1.見"冤篼"。
1.亦作"冤兜"。
2.方言。竹制畚箕。
1.猶冤屈。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