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死者入殮后停柩以待葬。
1.出自《禮記·檀弓上》夏后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則與賓主夾之也;周人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
2.出自《北史·高麗傳》死者殯在屋內,經三年,擇吉日而葬。
3.出自《惜抱軒筆記·經部二·禮記》古人殯亦掘坎,而其上畢涂,與葬相似,此亦正如今人之浮厝耳。故見之者以為葬,待訪知父墓而后合葬。
4.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
2.
指靈柩。
1.出自《左傳·昭公二年》使杜泄告於殯曰:“子固欲毀中軍,既毀之矣,故告。”
2.出自《挽歌》舍爵兩楹位,啟殯進靈轜。
3.出自《清史稿·禮志十四》其在遠聞喪者,始聞,易服,哭而行;至家,憑殯哭。
3.
指運送靈柩出葬的隊伍。
1.出自《紅樓夢》﹝賈赦﹞命手下人掩樂停音,將殯過完,方讓北靜王過去。
4.
泛指喪葬事務。參見“殯喪”。
1.出自《聊齋志異·庚娘》群以為烈,謀斂貲作殯。
5.
通“賓”。賓客。
1.出自《禮記·曾子問》而后辭於殯,遂修葬事。
6.
指賓服,歸順。
1.出自《續古文苑·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序》荒遠既殯,各貢所有。
7.
通“擯”。摒棄。
1.出自《北山移文》道帙長殯,法筵久埋。
1.白色縐紗。
1.制糖的人家。
1.亦作"霜華"。
2.即霜。霜為粉末狀結晶。花﹐指物之微細者。故稱。
3.皎潔的月光。
4.閃著寒光的鋒刃。亦指鋒刃閃著的寒光。
5.喻指白色須發。
1.見"霜花"。
1.白發。
1.見"霜輝"。
1.亦作"霜暉"。
2.指月光。
3.白色羽毛。
4.霜毫﹐毛筆。
1.檜柏經霜不凋﹐故稱。
2.喻堅貞高潔。
1.秋日腌制的菜。
1.刀劍的脊。亦借指刀劍。
1.霜天的天際。
1.霜天笳聲。
1.閃耀著寒光的鎧甲。
2.借指軍隊。
1.霜后枯萎的菅草。用以比喻白發。
1.白絹。
1.嚴霜使莊稼歉收。
1.古代御史彈劾大臣的奏章。
2.竹笏。
1.白亮銳利的劍。
2.喻霜摧殘草木的肅殺之性。亦喻指險惡的形勢。
1.猶秋江。
1.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公歷10月23日或24日。這時中國黃河流域一般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于播種三麥等作物。
1.邊寒地區戍卒吹的號角。
1.指竹。
2.猶霜操。堅貞的節操。
1.像霜一樣皎潔。
2.喻品德高潔。
1.形容白而銳利。
2.指白而銳利的爪牙。
1.指白發。
1.明凈如霜雪的泉井。
1.明凈。
1.明鏡。喻明察清廉的官吏。
1.指石臼。一般用來舂米﹐也有用作搗藥的。
1.孀居。夫死守寡。霜﹐通"孀"。
1.傲霜的秋菊。
1.即橘子。因其經霜后成熟﹐故稱。
1.指竹。
1.秋天的樹木。
1.秋冬的晴空。
1.秋籟﹐秋聲。草木搖落的肅殺之聲。
1.山間的白色云氣。
1.見"霜棱"。
1.即梨。梨在霜后收取﹐故稱。
1.霜的寒威。
1.明亮鋒利。
2.指莊重嚴肅。
1.謂明亮鋒利。
1.即栗子。栗子九月霜降乃熟﹐故稱。
2.指栗樹。
1.白色盛器。
1.潔白的綢帶。喻水色明潔清澈的江河。語本南朝齊謝杋《晩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1.謂雪白地排列成一片。
1.像霜一樣的寒烈。比喻嚴酷。
1.帶霜或經霜的林木。
2.特指楓林。
1.指魚。魚鱗色白﹐故稱。
1.寒霜侵凌。
2.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