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后漢書.馬援傳》"當吾在浪泊﹑西里間,虜未滅之時,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跕跕墯水中。"李賢注"鳶,鴟也。跕跕,墯貌也。"后以"鳶跕"形容路遠地惡。
1.完全醒悟;徹底理解。
1.完全虛幻。
1.通宵;整夜。
1.通體映照。
1.燃燒起。
1.燃燒起。
1.猶作弄。故意使人為難。
1.用手把面塊拉成面條兒。
2.用手拉成的面條兒。
1.繁蔚貌。
1.見"棽麗"。
1.亦作"棽儷"。亦作"棽離"。
2.繁盛披覆貌。
1.見"棽麗"。
1.飾有繁密花紋的鐘。
1.珍寶。比喻道德。
1.猶珠玉。
1.珠寶。
1.猶玉帛。
1.玉帛。
1.玉冊。
1.貢稅,稅金。
1.貢品。
1.獻貢的財貨。
1.玉帶。
1.珍美;瑰麗。
1.寶物,寶貨。
1.猶瑞玉﹑璧玉。
1.獻貢。
1.眾盛貌。
1.呵斥。
1.難怪,怪不得。
1.猶狠毒。
1.亦作"嗔妬"。
2.怨恨。
1.見"嗔妒"。
1.氣憤;惱怒。
1.氣憤貌。
1.氣憤;憤怒。
1.怒出惡言。
1.責怪。
1.見"嗔呵"。
1.亦作"嗔訶"。
2.怒斥;呵斥。
1.怒斥;呵斥。
1.怨恨。
1.惱怒。
1.猶嗔心。
1.唐代雜戲名。表演時,演員以手舉足加于頸上。
1.瞪大眼睛,以示不滿。
1.惱怒。
1.惱怒。
1.謂因惱怒而揮拳。
2.古時南方娛樂項目。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勢。
1.謂惱怒者不打對其和善的人。亦謂對人和氣則可免遭欺辱。語本《續傳燈錄.泉州云臺因禪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嗔拳不打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