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表示某種屬性超過所有同類的人或事物。
2.
名詞
指居首位的、沒有比得上的人或事物。
1.
冒犯而取之。
1.出自《說文·帽部》最,犯而取也。
2.出自《許國襄簡王公神道碑銘》公暨諸將一稟睿筭,與賊遌,最,遂下之。
3.
指居于首要地位的人或事物。
1.出自《燕丹子》今秦王反戾天常,虎狼其行,遇丹無禮,為諸侯最。
2.出自《餅賦》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zhàn),湯餅為最。
3.出自《醉翁談錄·鄭生詩贈趙降真》趙降真,住於曲中,善談謔,能文詞,常為飲筵之最。
4.出自《秀露集·歐陽修的散文》世稱唐宋八家,實以韓、柳、歐、蘇為最,其他四位,應(yīng)說是政治家,而非文學(xué)家。
4.
要;概要。
1.出自《小爾雅·廣詁》最,要也。
2.出自《資治通鑒·漢武帝征和二年》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宮內(nèi)付皇后;有所平?jīng)Q,還,白其最,上亦無異,有時不省也。
5.
凡要。簿書的綱要,總目。
1.出自《漢書·嚴助傳》愿奉三年計最。
6.
會聚;聚合。
1.出自《管子·禁藏》冬,收五藏,最萬物。
2.出自《公羊傳·隱公元年》曷為或言會,或言及,或言暨?會,猶最也。
3.出自《〈淡齋居士詩〉序》最其詩,得三卷,屬某為序。
4.出自《答山東巡撫何來山言均田糧核吏治書》以此知前旨先勘問而后論劾,最甄別糾繩之要,但撫按諸君,不能著實遵行耳。
7.
總計;合計。
1.出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最從高帝得相國一人,丞相二人,將軍、二千石各三人。
2.出自《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許國公神道碑銘》公先事候情,壞其機牙,奸不得發(fā),王誅以成。最功定次,孰與高下。
3.出自《辭祝年書》自最平生,無一善狀。
4.出自《翰林院編修黃岡王君墓志銘》迨入國史館,輯名臣循吏諸傳,院長最其功,升總纂。
8.
副詞。表示某種屬性超過所有同類的人或事物。
1.出自《墨子·經(jīng)上》端,體之無序而最前者也。
2.出自《與華州李尚書書》愈於久故游從之中,伏蒙恩獎知待,最深最厚,無有比者。
3.出自《夢珂》這是夢珂最要好的朋友勻珍。
9.
副詞。猶正;恰。
1.出自《世說新語·賞譽》王大將軍與元皇表云:“舒(王舒)風(fēng)概簡正,允作雅人,自多於邃(王邃),最是臣少所知拔。”
2.出自《解悶》詩最傳秀句寰區(qū)滿,未絕風(fēng)流相國能。
3.出自《江南弄》春江可憐事,最在美人家。
1.欺侮輕慢。
1.欺詐蒙騙。
1.欺騙蒙蔽。
1.欺詐。
1.欺騙諂媚。
1.欺騙。
1.欺詐。
1.虛夸騙人。
1.欺騙盜取。
1.謂以外力矯拂人的本性。
1.欺騙損害。
1.欺騙凌犯。
1.欺詐違背。
2.欺凌﹐壓迫。
3.猶輕視﹐小看。
1.猶欺詐。
1.欺騙;哄騙。
1.猶言看不起。
1.欺詐奸猾。
1.欺騙迷惑。
1.欺騙。
1.欺騙抵賴。
1.欺騙蒙蔽君上。
1.猶猖狂。如諺語窮莫失志﹐富莫欺狂。
1.欺詐誣賴。
1.欺騙誣妄。
1.謂以假當(dāng)真﹐以次充好。指假錢﹑劣錢。
以強力壓迫和侮辱她在舊社會受盡了欺凌和磨難。
1.同"欺凌"。
掩蓋真相來蒙混我們不想欺瞞任何人。
1.營私舞弊。
1.猶欺誑。
1.欺凌輕慢。
1.欺騙冒充。
1.欺瞞。
1.同"欺蒙"。
1.欺騙蒙蔽。
1.欺負藐視。
1.猶欺蔑。
1.欺負蔑視。
1.欺騙愚弄。
1.以虛假的言行掩蓋事實真相﹐使人上當(dāng)。
1.古代用以求雨的土偶。
1.欺凌侵奪。
1.欺負軟弱的﹐懼怕強硬的。
1.古時殺牲取血涂祭之禮。
1.求福。
1.祈神除災(zāi)去穢。
1.求福。
1.即圻父。古代官名。掌封圻的兵甲。祈,通"圻"。
2.泛指武將。
1.祭神時的禱告。
1.古代祈求谷物豐熟的祭禮。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