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子)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撐作用的構件,多用木、石等制成。
2.
名詞
像柱子的東西。
3.
名詞
琴瑟上架弦的木條,可以移動以確定音階,便于按弦取音。
4.
名詞
(Zhù)姓。
1.
支撐房屋的柱子。
1.出自《莊子·人間世》散木也……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
2.出自《史記·刺客列傳》秦王環柱而走。
3.出自《送僧澄觀》詩清淮無波平如席,欄柱傾扶半天赤。
4.出自《西游記》屏門上,掛一軸壽山福海的橫披畫;兩邊金漆柱上,貼著一幅大紅紙的春聯。
2.
泛指柱狀之物。
1.出自《墨子·備城門》借車之柱,長丈七尺。
2.出自《晉書·王澄傳》時京師危逼,澄率眾軍,將赴國難,而飄風折其節柱。
3.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一》冒雨西行五里,至礱巖……巖洞前門東向,后門北向,西入甚奧,中有立筍垂柱。
4.出自《文選?江淹〈別賦〉》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霑軾。
3.
樂器上的系弦木。
1.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趙括),若膠柱而鼓瑟耳。
2.出自《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3.出自《續世說·直諫》然急趨無善跡,促柱少和聲。
4.出自《秋風行》嗟嗟此曲重難陳,柱摧弦斷長愁人。
4.
指毛筆筆頭中心部分的硬質毛。
1.出自《古今注·問答釋義》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
5.
直立高聳。
1.出自《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
2.出自《山海經·大荒東經》有山名曰孽搖??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
6.
僵硬,不靈活。
1.出自《夢溪筆談·技藝一》凡弓,節短則和而虛,節長則健而柱,節得中則和而有力。
7.
鄂溫克族語。對住宅的稱呼。
1.出自《森林里的歌聲》聽說山外人的柱像石頭一樣,是方塊的,騎的馬和鹿一樣快。
8.
通“祝”。折斷。
1.出自《荀子·勸學》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9.
姓。春秋莒有柱厲叔。見《呂氏春秋·恃君》、《列子·說符》。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柱氏,柱下史官之后。古有柱厲叔。
1.眾人的稱贊。
1.眾人怨恨;眾人的怨恨。
1.眾人怨恨的目標。
1.眾議院的省稱。
1.指各種占卜之法。
1.眾人;一般人。
1.眾多的賢哲之士。
1.各種美味。
1.眾多的支系。多指皇族分封的諸藩國。
1.見"眾支"。
1.繁殖。
一種自行式裝載物料的機械。鏟斗裝在機械前部,機械向前運行并鏟裝物料后,由油缸或鋼索將鏟斗提起,駛向卸料地點卸料。廣泛用于碼頭、料場、礦山和建筑工程中。
1.裝修設備。
指圖書報刊的裝潢設計裝幀是圖書出版的重要環節。
1.裝配制造。
1.整理行裝。
2.裝裱古籍或字畫。
①即安裝裝置空調器。②指設備電站的機械裝置非常先進。
1.書畫裱托后,在紙尾加橫軸,便于舒卷或懸掛。
1.猶裝點。
1.裝飾點綴。
1.置辦嫁妝的費用。
2.衣裝和資值。指生活費用。
1.假裝。
1.擺架子。
1.蓑衣之類的防雨衣。《國語.齊語》"首戴茅蒲,身衣裝襫,沾體涂足,暴其發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于田野。"韋昭注"茅蒲,簦笠也。裝襫,蓑襞衣也。"宋陸游《柴門》詩"病已廢耕拋裝襫,閑猶持釣愛笭箸。"清金農《題郭外人家種莎》詩"觀君牽犢扶犁去,好織青青裝襫衣。"一說為粗糙結實的衣服。
1.錢幣名『貝貨五品之一。
1.堅實的冰。
1.新莽時所鑄十銅幣之一。
1.壯美的文采。
1.成年人,尊長。
2.長大成人。
1.宋代軍制,專司修建城防的士卒稱"壯城"。
1.壯年。齒,年齒。
1.勇壯的言辭;夸飾的言辭。
1.強壯善走。
1.長大成人。
2.變得強大;使強大。
3.龐大;宏偉。
4.粗大;粗壯結實。
1.指膽略勇壯者。
2.使膽大。
青壯年男子。舊社會特指被抓去補充兵源的青年抓壯丁。
1.又稱"黔臺語族"或"侗臺語族"『藏語系的語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國和越南﹑老撾﹑泰國﹑緬甸等國境內。國內的壯侗語族語言分三個語支壯傣語支﹑侗水語支和黎語支。在國外,屬于這個語族的語言主要有泰語﹑老撾語﹑撣語﹑岱語﹑儂語等。
1.猶健兒。
1.額前叢生突下之發。
2.謂成年人的頭發,引申指壯盛時期。
1.形容氣概雄偉豪邁。
1.豪壯之士,豪杰。
2.成年人;壯健的人。
1.從事簡單體力勞動的沒有專門技術的工人。
1.雄偉堅固。
景象非常雄偉蔚為壯觀|景象格外壯觀。
1.強壯的漢子。
1.勇壯強悍。
2.指勇壯強悍的人。
豪壯的胸懷壯懷激烈。
1.強壯;強健。
2.強健的人。
3.雄壯勁健。
1.壯健;壯美。
1.壯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