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技藝;技術;學術。
2.
名詞
方法;策略。
3.
名詞
手術
4.
名詞
(Shù)姓。
1.
道路。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擒龐涓》齊城、高唐當術而大敗。
2.出自《漢書·燕剌王劉旦傳》王自歌曰:“歸空城兮,狗不吠,雞不鳴,橫術何廣廣兮,固知國中之無人!”
3.出自《詠史》詩冠蓋蔭四術,朱輪竟長衢。
4.出自《登上方橋有感》詩壯麗氣開浮廣術,虛無根削插崩濤。
2.
方法;手段。
1.出自《禮記·祭統》惠術也,可以觀政矣。
2.出自《呂氏春秋·決勝》夫兵貴不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彼。圣人必在己者,不必在彼者,故執不可勝之術,以遇不勝之敵,若此則兵無失矣。
3.出自《〈投壺新格〉序》求諸少選且不可得,是故圣人廣為之術以求之,投壺與其一焉。
4.出自《智囊補·術智·王東亭》王緒素讒殷荊州于王國寶,殷甚患之,求術于王東亭。
3.
特指君主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
1.出自《商君書·算地》故君子操權一正以立術,立官貴爵以稱之,論榮舉功以任之,則是上下之稱平。上下之稱平,則臣得盡其力,而主得專其柄。
2.出自《韓非子·定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
3.出自《論衡·定賢》夫圣賢之治世也,得其術則成功,失其術則事廢。
4.
權術;計謀。
1.出自《呂氏春秋·先己》當今之世,巧謀并行,詐術遞用。
2.出自《捫虱新話》以予觀之,使適之不貪富貴之謀,挺之不起大用之念,盧絢不憚交廣之遠,則林甫雖狡,亦安用其計,而三人者在其術中,竟以取敗,悲夫!
3.出自《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又有一種男不慕色,女不懷春,志比精金,心如堅石,沒來由被旁人播弄,設圈設套,一時失了把柄,墮其術中,事后悔之無及。
5.
技藝;業術。
1.出自《禮記·鄉飲酒義》古之學術道者,將以得身也,是故圣人務焉。
2.出自《孟子·公孫丑上》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
6.
思想;學說。
1.出自《史記·外戚世家》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
2.出自《文心雕龍·才略》諸子以道術取資,屈宋以《楚辭》發采。
7.
方術。指醫、卜、星、相等術藝。參見“術數”。
1.出自《論衡·亂龍》孝武皇帝幸李夫人,夫人死,思見其形。道士以術為李夫人,夫人步入殿門,武帝望見,知其非也,然猶感動,喜樂近之。
2.出自《文心雕龍·正緯》於是伎數之士,附以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
3.出自《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其婆羅門學四吠陀論……四曰術,謂異能、伎數、禁咒、醫方。
4.出自《鐵圍山叢談》蜀人謝石宣和歲壬寅到輦下,以術得名,善相字。
5.出自《珍珠船》李行修喪妻,偶得桐桑老人,以術見其妻如平生。
8.
學習;效法。
1.出自《禮記·學記》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2.出自《鶴林玉露》必時習焉,無一時不習也。必時敏焉,無一時不敏也。必時術焉,無一時不術也。必時中焉,無一時不中也。其競時如是,可以已矣。
9.
通“殺”。等級。
1.出自《墨子·非儒下》儒者曰:“親親有術,尊賢有等。”
10.
通“聿”。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語氣。參見“術追”。
1.出自《漢書·賈山傳》今陛下念思祖考,術追厥功。
11.
姓。
1.出自《萬姓統譜·入質》見《姓苑》,今萊陽有此姓。
12.
通“述”。遵循,依照。
1.出自《禮記·祭義》形諸色而術省之,孝子之志也。
2.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管子二》述術古字通……《禮記·祭義》“而術省之”注“術當為述,聲之誤也。”此例古籍習見。
13.
通“述”。記述,陳述。
1.出自《墨子·非命下》曰命者,暴王所作,窮人所術,非仁者之言也。
2.出自《隸釋·漢張表碑》方伯術職,嘉君義綱。
1.訪求鹽。
2.搜查。
1.擾亂;攪動。
1.搜索清剿。
1.尋求佳句。
1.猶言苦思冥索。撅,挖掘。
1.見"搜抉"。
1.亦作"搜刔"。
2.搜求選擇。
1.見"搜索枯腸"。
1.亦作"搜刮"。
2.搜求;搜索;搜集。
3.謂用各種方法掠奪財物。
1.搜求延攬。
1.擄掠。牢,搜刮。
1.訓練。古代因搜狩以習武事。
1.蕭疏寥落。
1.狩獵。
2.搜求;獵取。
3.猶涉獵。
1.搜索掠奪。
1.見"搜羅"。
1.猶搜尋。
1.春獵為搜,夏獵為苗。.泛指狩獵。
1.猶搜捕。
1.謂尋求奇特語句或杰出人才﹑奇異事物。
1.尋找;尋求。
1.象聲詞。形容疾速的風聲。
1.進入山中搜索。
2.謂盜匪在山中尋求搶劫對象。
1.搜查身上有無夾帶或藏匿錢物。
一稱《續搜神記》、《搜神續記》。志怪小說集。舊題陶潛作。十卷。多記神仙佛法、精靈鬼怪故事。因書中有記陶潛死后事,故疑此書為偽托,或以為經后人增益。
志怪小說集。東晉干寶作。原本已佚,今傳本二十卷為后人所輯。其創作動因是明神道之不誣”(《搜神記序》)。故事或采之史傳雜說,或得之親身見聞。多為因果報應、神怪靈異之事。對于后世小說戲曲有深遠影響。
1.春獀和冬狩。古代帝王春﹑冬時的射獵活動。
粵劇劇目。楊子靜、莫汝成、林仙根據瓊劇舊本改編。書院學生張逸民拾得海南鎮臺之女的斷線風箏,題詞在風箏上。鎮臺府婢女翠蓮向張索還風箏,因題詞而被疑與張有私情,遭嚴刑拷打。翠蓮扮男裝月夜出逃,為書院掌教謝寶收留。鎮臺帶兵圍搜書院,謝寶智助張與翠蓮脫險。
1.象聲詞。形容波濤撞擊聲。
1.清寒貌。
1.搜索。
2.搜括。
1.清冷貌。
2.象聲詞。形容迅疾之聲。
1.搜剔,搜求。
形容冥思苦索他搜索枯腸,硬做出這一篇文章。
1.形容竭力思索。指構思詩文。
1.謂深入研究探討。
2.搜尋;訪求。
3.搜索討伐。
1.隱慝。隱瞞為惡之人。
1.狩獵。
1.訪求賢才。隋文帝有《搜賢詔》。
1.尋求選取。
1.搜索;尋找。
1.比喻多方搜求民間遺才。
1.亦作"搜揚"。
2.訪求舉拔。
1.科舉時代,主考在發榜前復閱落選的考卷,發現優異者臨時補取,稱"搜遺"。
1.尋覓詩句。
2.指詩句。
1.搜尋查看。
2.搜集查閱。
1.搜求挑選。
2.有選擇地狩獵鳥獸。
1.搜集摘取。
1.謂搜求摘取片斷的文句。
1.春獵與秋獵。亦泛指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