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穜”。
2.
植物的種子。
1.出自《逸周書·大匡》無播蔬,無食種。
2.出自《漢書·溝洫志》如此,數郡種不得下。
3.出自《題盛會新亭》詩偶嘗嘉果求枝去,因得名花寄種來。
3.
人或其他生物的族類。
1.出自《戰國策·齊策六》女無謀而嫁者,非吾種也。
2.出自《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3.出自《驄馬行》鄧公馬癖人共知,初得花騘大宛種。
4.出自《二刻拍案驚奇》胡鴻道:“冤屈!冤屈!他那曾嫁人!還是你家帶去的種哩?!?/p>
4.
引申為后嗣。
1.出自《晉書·劉頌傳》及趙王倫之害張華也,頌哭之甚慟。聞華子得逃,喜曰:“茂生,卿當有種也!”
2.出自《家》我們這一房也應該留一個種才是。
5.
種類。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縣人有得車軛者,而不知其名,問人曰:“此何種也?”
6.
引申為量詞。表示類別。
1.出自《漢書·藝文志》序六藝為九種。
2.出自《詩》世上一種人,出性常多事。
3.出自《書信集·致黎烈文》昨寄揩油廣告一種,想已達。
7.
即物種。生物分類系統上所用的基本單位。小麥是單子葉植物禾本科小麥屬的一種;貓是哺乳動物貓科貓屬的一種。
8.
頭發短少貌。參見“種種”、“種髮”。
1.出自《左傳·昭公三年》余發如此種種,余奚能為。
2.出自《上翁領》詩顛毛已種種,世患方紛紛。
3.出自《明月灣》詩莫照種種發,但照耿耿心。
4.出自《〈湖外野吟〉序》童而學之,發種種矣,而后今乃知其難也。
5.出自《歲暮有懷諸子》詩樗材在野大何用,種發經年短不梳。
9.
指膽量或骨氣。
1.出自《大場的一夜》我又安下心來。團副高興的說:”你膽子大,有種!”
2.出自《活人塘》我們和你拼了,你有種就打吧!
10.
通“腫”。
1.出自《詩·大雅·生民》實方實苞,實種實褎。
2.出自《呂氏春秋·情欲》身盡府種,筋骨沈滯。
11.
古地名。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楊、平陽陳西賈秦翟,北賈種代。
形容淚流不止的樣子熱淚潸潸|潸潸地流下了眼淚。
1.淚流貌。
1.下垂貌。
1.又臭又臟。謂骯臟丑惡。
1.指肉類食物。
1.謂心所向往,如蟻之慕膻。語本《莊子.徐無鬼》"蟻慕羊肉,羊肉膻也。"
1.羊肉的氣味。
1.指肉類食物。
1.同"襢裼"。
2.脫衣露體。
1.借指匈奴地區或北方邊地。
1.同"膻薌"。
2.燒煮牛羊肉的氣味。亦泛指牛羊肉。
1.葷腥。亦指魚肉類食物。
2.舊時對北方少數民族的風習或其所建立的政權等的蔑稱。
1.令人仰慕的德行。
1.中醫名詞。指胸腔中央心包所在處。
2.針灸穴位名。
1.躲避;避開。
1.指太陽西斜,接近地平線。
1.晃動。
1.戲曲鑼經。多用在流水﹑義﹑散板過門之前,以領起下面的過門。亦名"拗錘"﹑"反長錘"。
1.亦作"閃錯"。
2.扭傷。
1.閃色的衣帶。
1.光彩閃現晃動。
1.紙工裁紙時,一角折疊入紙中,因而漏裁者,稱"閃刀紙"。
1.閃躲以讓路。
云內、云際或云地間的放電現象。常伴有強烈電光。按形狀分,有枝狀閃電、叉狀閃電、帶狀閃電、火箭閃電、片狀閃電、串珠狀閃電和球狀閃電等。最常見的是枝狀閃電。閃道長度短的2~3千米,長的達20千米。直徑約幾十厘米。
1.指隋煬帝讀書處。
1.電母的俗稱。
1.閃擊戰。
1.一伸一縮地抽動;抖動。
2.閃耀晃動。
1.梵語。鬼。
1.躲避;急忙避開。
1.閃耀放射。
即香附子”(1239頁)。
1.莎雞的別稱。
1.見"莎塔八"。
中篇小說。丁玲作。1928年發表。莎菲是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痛恨和蔑視一切,卻沒有找到正確的道路?;剂朔尾『?,便放縱自己的感情,她追求南洋華僑凌吉士,卻又鄙視他卑劣的靈魂,終于陷于痛苦的掙扎之中。
紡織娘六月莎雞振羽。
1.即蓑笠。莎,通"簔"。
1.謂相持不進不退。
1.蒙古語,意為酒醉。
1.蓑衣。莎,通"蓑"。
1.折翅。
1.猶鎩羽。
1.折翅。
1.摧落羽毛。常比喻不得志。
1.飛鳥羽毛脫落﹐養魚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處境極為困難。
1.見"鎩羽暴鱗"。
1.痲疹的俗稱。參見"痲疹"。
2.指霍亂﹑中暑等急性病。
1.古地名。在今山西省寧武縣境。
1.黃榝樹與楓香樹。
1.見"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