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初次見人時所執的禮物。
1.出自《書·舜典》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
2.出自《戰國策·秦策二》不如重其贄,厚其祿以迎之。
3.出自《桯史·富翁五賊》納師資之贄,揖而進之。
4.出自《聊齋志異·鳳仙》求觀者皆以貲酒贄,由此奇貨居之。
2.
執物以求見;贈送。
1.出自《衢州徐偃王廟碑》四方諸侯之爭辯者無所質正,咸賓祭於徐,贄玉帛死生之物于徐之庭者三十六國。
2.出自《齊東野語·傅伯壽以啟擢用》韓讬胄用事,伯壽首以啟贄之。
3.出自《述異記·狐報仇》明日謹奉賃約,贄以閩幣名果。
3.
手執。引申為掌握。參見“贄御”、“贄藝”。
1.出自《南省試策三》所謂以人教者,非獨妙選儒臣也,即左右贄御之人,尤所不可忽也。
2.出自《衛武公規箴圖》詩旅賁與贄御,其職蓋已卑。
3.出自《與王駕評詩書》今之贄藝者反是,若即醫而靳其病也,唯恐彼之善察,藥之我攻耳。
4.
一束,一卷。
1.出自《賣畫》詩一束丹青半贄詩,稍如吏部長安時。
1.清晨。
1.清晨做飯;早飯。
1.天亮。
1.早晨發布。
2.清晨出發。
1.清晨的風。
2.鳥名。
1.謂婦人干政。
1.鳥名。
1.古代宗廟祭祀儀節名。
1.曙光;陽光。
1.清晨的陽光。
早上和晚上常做夜班令人感覺晨昏顛倒,早晚不分|晨昏隨侍在側。
1.同"昏定晨省"。
2.舊時指朝夕服侍慰問雙親。
即曙暮光”(851頁)。
1.清晨的陽光。
1.旦與夕。
1.早晨和傍晚。
1.猶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復無常。
1.清晨的歌唱;清晨的樂曲。
1.早餐。
1.早晨向父母問安。亦指昏定晨省之禮。
1.指早晨祭祀。
1.朝陽。
1.初升的太陽。古代神話謂日中有烏,故以烏為日之代稱。
1.猶朝夕。旦與暮。天天;時時。
1.朝霞。
①早晨見到的星天色微明,晨星可見。②比喻人或物的數量少寥若晨星。③天文學上專指日出以前出現在東方天空的金星、水星。
1.朝日。
1.早衙。謂清晨于衙署參見長官或治事。
1.見"晨煙"。
1.晨鳧,野鴨。
1.見"晨嬰"。
1.僧尼朝食。
1.清晨遠行。
1.語本唐李咸用《山中》詩"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長掛情"。佛寺中晨撞鐘暮擊鼓以報時,后因以"晨鐘暮鼓"謂時日推移。
2.比喻令人警悟的話。
1.清晨出發的車輛。
1.謂奸詐之人偽托真誠。《管子.任法》﹕"然故諶杵習士﹐聞識博學之人不可亂也。"尹知章注﹕"杵所以毀碎于物者也。謂奸詐之人﹐偽托于諶﹐以毀君法。"一說當作"堪材"﹐謂材力強勝能任事者。郭沫若等集校引孫詒讓曰﹕"'諶杵'當為'堪材'﹐皆形之誤也……堪材謂材力強勝能任事者﹐與《呂覽》堪士義同。"
1.亦作"諶姆"。
2.古代傳說中的神仙。
1.見"諶母"。
1.誠實真摯。
作家。原名陳德容,四川巫山人。女。曾在中央人民廣播事業局任音樂編輯、俄語翻譯。1973年后任中學教師。1980年起專事創作。著有中篇小說《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長篇小說《光明與黑暗》,短篇小說《褪色的信》、《減去十歲》等。
1.真誠的教訓。
1.信義。
1.天色陰沉貌。
1.亦作"晨風"。
2.即鹯。
1.陰森可怕的樣子。
1.方言。形容大得驚人。
1.混濁不清貌。
1.使人感到肉麻或令人不舒服的丑話。
1.見"磣可可"。
1.亦作"磣磕磕"。
2.凄慘可怕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