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傳說中的一種毒鳥,相傳把它的羽毛泡在酒里,喝了可以毒死人。
2.
名詞
用鴆的羽毛泡成的毒酒;有毒的酒。
3.
動詞
〈書〉用毒酒害人。
1.
傳說中的一種毒鳥。以羽浸酒,飲之立死。
1.出自《楚辭·離騷》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
2.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白雉落,黑鴆零。
3.出自《語鴆》詩客語南方鴆,啄蛇掀巨石。
2.
傳說中的食蜚(幼蝗)的鳥。
1.出自《山海經·中山經》〔瑤碧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雉,恒食蜚,名曰鴆。
3.
指鴆鳥的毒羽。
1.出自《國語·晉語二》公田,驪姬受福,乃置鴆于酒,置堇于肉。
4.
鴆羽浸制的毒酒。
1.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季友以莊公命命牙待於針巫氏,使針季劫飲叔牙以鴆……牙遂飲鴆而死。
2.出自《情史·小青》吾固不愿生,亦當以凈體皈依,作劉安雞犬,豈汝一杯鴆能斷送乎!
3.出自《瓶》詩有鴆不可遽飲,有情不可遽冷,有夢不可遽醒!
5.
以鴆酒殺人。
1.出自《國語·魯語上》晉人執衛成公歸之于周,使醫鴆之,不死,醫亦不誅。
2.出自《晉書·忠義傳·張祎》劉裕以祎帝之故吏,素所親信,封藥酒一罌付祎,密令鴆帝。祎既受命而嘆曰:“鴆君而求生,何面目視息世間哉,不如死也!”
3.出自《炳燭編》其六月,中宗被鴆矣。
6.
毒害。
1.出自《楹史·隆興按鞠》隆興初,孝宗銳志復古,戒燕安之鴆,躬御鞍馬,以習勞事,仿陶侃運甓之意。
2.出自《天魔舞》像我們主人陸旅長……發了國難財不算,還年年吵著要加我們的租,生怕把我們當佃客的窮人鴆不死!
1.古時帝王冠冕左右懸垂耳塞的帶子。
1.亦作"纊綿"。
2.絲綿。
1.彌留之際的呼吸。古人臨死,置纊于其口鼻之上,以驗氣息之有無。
1.綿絮。
1.充以綿絮之衣。
1.絲綿和繒帛。
1.亦作"況瘁"。
2.憔悴。況﹐通"恥"。
3.勞累。
1.亦作"況復"。
2.更加;加上。
3.何況,況且。
4.仿佛,好像。
1.猶遠古。況,通"荒"。遼遠。
1.方言。稱哥哥。
1.亦作"況乎"。
2.連詞∥況;況且。
1.方言。稱哥哥。
1.亦作"況乃"。亦作"況乃"。
2.恍若,好像。
3.何況;況且;而且。
連詞,表示更進一層上海地方那么大,~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么能找到他呢?
1.指內容和旨趣。
1.賜予榮譽。況,通"貺"。
1.賜與。況,通"貺"。
1.連詞∥況。
1.唐柳宗元《永州龍興寺東丘記》"游之適,大率有二曠如也,奧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廖廓悠長,則于曠宜;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則于奧宜。"后以"曠奧"形容名山勝跡的開闊和幽深。
1.失敗;失誤。
1.猶缺勤。
1.寬廣的心胸。
1.闊別,久別。
1.同"曠瘝"。
1.廣場。
1.開闊,寬敞。
1.謂玩忽職守。
1.靜因之道。意謂心要保持虛靜﹐并能順應事物之理。
1.沉靜忠厚。
1.指含雨的云。
1.靜和動。
1.靜心齋戒。
1.深得清靜之道﹑超然恬靜的人。多指隱士﹑僧侶和道徒。
1.嫻靜貞潔。
1.靜止。
2.猶鎮靜。安靜鎮定。
1.恬淡平和而趨于純正。
物體不運動一切物體都在不斷地運動,它們的~和平衡只是暫時的,相對的。
運行軌道為對地靜止軌道的人造地球衛星。因與地面各點相對靜止不動,故名。運行在赤道上空約35790千米高的圓軌道上,運行的角速度為72921×10-5弧度/秒。衛星在某些干擾力的作用下,軌道要發生變化,須經常進行軌道修正。廣泛用作氣象衛星、通信衛星和廣播衛星等。
1.使心神安定﹑平靜。
1.猶言無為而治。
1.寧靜明智。
1.從寂靜的寺院中發出的鐘聲。
1.寺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
1.沉靜端重。
1.貞靜專一。語出《易.系辭上》﹕"其靜也專﹐其動也直。"韓康伯注﹕"專﹐專一也。"
1.嫻靜端莊。
1.幽靜嫻雅的姿容。
1.亦作"靜詞"。
2.舊稱形容詞。
1.猶作息。勞作和休息。
1.外表光滑的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