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塦”。亦作“陳”。
2.
軍伍行列,戰斗隊形。
1.出自《楚辭·九歌·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2.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
3.出自《守睢陽作》詩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
4.出自《宋史·岳飛傳》左挾弓,右運矛,橫沖其陣,敗亂,大敗之。
5.出自《武漢戰紀》我軍持滿而發,敵陣零亂無戰志,竄匿機器廠。
6.出自《雜詩》出睹軍馬陣,入聞鞞鼓聲。
3.
列陣;布陣。
1.出自《國語·晉語六》楚半陣,公使擊之。
2.出自《水經注·濰水》昔韓信與楚將龍且,夾濰水而陣於此。
3.出自《宋史·岳飛傳》飛曰:“陣而后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睗墒瞧溲?。
4.
引申為駐扎,屯兵。
1.出自《明史·太祖紀一》於是常遇春伏石灰山,徐達陣南門外,楊璟屯大勝港,張德勝等以舟師出龍江關,太祖親督軍盧龍山。
2.出自《武漢戰紀》乙支隊不敢以孤軍深入,陣原地以覘敵情。
5.
陣地;戰場。
1.出自《檄吳將校部曲文》后討袁尚,則都督將軍馬延,故豫州刺史陰夔,射聲校尉郭昭,臨陣來降。
2.出自《辨亡論上》卒散于陣,民奔于邑,城池無藩籬之固,山川無溝阜之勢。
3.出自《宋史·宋琪傳》如將來王師討伐,雖臨陣擒獲,必貸其死,命署置存撫,使之懷恩。
4.出自《再生緣》你若小觀劉國舅,恐防臨陣失軍機。
6.
戰役。
1.出自《周書·辛威傳》〔辛威〕經河橋陣,加持節,進爵為公,增邑八百戶。
2.出自《蠻子朝》詩鮮于仲通六萬卒,征蠻一陣全軍沒。
7.
雷陣雨來臨前烏云翻滾、電閃雷鳴的現象。
1.出自《和殷衙推春霖即事》陣急如酣戰,點粗成亂漚。
2.出自《古謠諺·占云諺》言云陣起身西南來者,雨必多,尋常陰天,西南陣上亦雨。
8.
成群結隊貌。
1.出自《醒世姻緣傳》如今這一班礙眼的冤家躲避的清清凈凈,他便再有甚么顧忌,任意所為,就如風狂的相似,不止于養活侯張兩個道婆在家,引類呼朋,加周龍皋老婆,白姑子之類,陣進陣出。
9.
量詞。用于表示事物或動作經過的一定時間段落。
1.出自《醉花間》詞昨夜雨霏霏,臨明寒一陣。偏憶戍樓人,久絕邊庭信。
2.出自《點絳唇·南浦月》詞來剪莼絲,江頭一陣鳴蓑雨。孤篷歸路,吹得蘋風暮。
3.出自《西湖二集·宿宮嬪情??新人》話說昔日括蒼有個儒士,頗好吟其詩句,一日遠出探望親眷,走到蔣家嶺過,忽然天上灑下一陣雨來。
4.出自《上海的早晨》在嘈雜的機器震動的響聲里,遠遠傳來一陣輕松愉快的歌聲。
10.
量詞。群;伙。
1.出自《西游記》又見呼的一聲,跑出十來只肥鹿,一大陣黃獐。
2.出自《故事新編·理水》一大陣獨木大舟的到來,是在頭上打出疙瘩的大約二十多天之后,每只船上,有二十名官兵打槳,三十名官兵持矛,前后都是旗幟。
1.指嫡長子以外的諸子。
1.一般兵士。
1.諸作品;諸作家。
1.指所有在座的人。
1.即仲家。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名。布依族的舊稱。
1.布依族的舊稱。
1.沖淡。謂平和淡薄。衶,通"沖"。
1.指重霄,天的高處。
2.濃霧。
1.偏愛;厚愛。
1.幽深的牢獄。
1.嚴厲追查。
2.指重大的案件。
1.猶再拜。
1.謂書籍重新出版。指書籍從第二版起的各版次。
1.嚴厲處罰。
1.反芻動物的胃的第三部分,容積比蜂巢胃略大,內壁有書頁狀的褶。反芻后的食物進入重瓣胃繼續加以磨細。
1.以根本大事為重。常指重視農田之事。
1.猶重本抑末。
1.中國歷史上主張重視農業而限制或輕視工商業的一種經濟思想和政策。戰國時李悝﹑商鞅和韓非等認為農業是人民衣食和富國強兵的源泉,因而把農業稱為"本",把工商業稱為"末",認為重農必須抑商和禁末,以保證農業部門的勞動力和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些對鞏固封建制度起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消極作用日益增加。南宋以后,反對抑商的人也漸多。到了近代,反對抑商又包含有主張發展資本主義的新內容。
1.沉重而龐大。
1.謂從嚴議罪,從重擬刑。
1.特指墓葬節儉不被發掘。重在葬而得安,故稱。
1.幽深的牢獄。
1.極刑;死罪。
1.深綠色。
2.宋代敘州(故治為今四川省宜賓縣)酒名。
1.復壁。即夾墻。
2.指城墻。
1.杠桿的重點和支點間的距離。
1.古臺名。
1.亦作"重橑"。
2.猶復屋。
1.指高祖﹑曾祖以來的中表親。一說兩重表親。唐杜甫有《送重表侄王硃評事使南?!吩?。仇兆鰲注"重表,蓋有兩重表親也。"
1.指厚的冰層。
1.指力量雄厚的軍隊。
1.猶大權。
1.兩件或兩件以上的綢衣。
1.重值的錢幣。
1.猶大才。
1.謂看重財利而輕視道義。
1.亦作"重彩"。亦作"重彩"。
2.指多種顏色的華美衣服。
1.見"重采"。
1.受重傷的士兵。
1.猶重霄。指天。
1.見"重溫舊業"。
1.在同一塊田地上連續栽種同一作物。也叫連作﹑連茬。
1.漢代天文學家測量太陽高﹑遠的方法。魏晉時劉徽著文講述這一方法,也以"重差"作篇名,附于所注《九章算術》后。唐代改名為《海島算經》。
1.聲樂演唱形式之一。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所擔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歌曲。按人數多少,可分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聲樂演唱形式之一。指兩個以上的演唱者,各按自己所分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樂曲。按聲部或人數分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等。
1.裝載衣食用具的車子。
2.指古代運輸輜重的兵車,以別于輕車。
1.猶權臣。
2.國家倚重的﹑有崇高聲望的大臣。
1.再陳說,重復敘述。
1.崇高的聲譽。
1.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