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刺;刺穿。
2.
動詞
〈口〉鉆(進去)。
3.
動詞
軍隊在某地住下來。
4.
名詞
廣口瓶或杯(多指盛啤酒的)。
5.
名詞
音譯詞,大杯。
1.
刺,戳。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不問個是和非,覷僧人便扎。
2.出自《紅樓夢》黛玉和香菱坐了,談講一些這一個繡的好,那一個扎的精。
3.出自《茶館》那個老東西,掐你,擰你,咬你,還用煙簽子扎我!
2.
駐扎;停止。
1.出自《水滸傳》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伙強人,扎下一個山寨。
2.出自《西游記》那呆子真個一溜煙跑過山去,果見有個孔窟,他就扎定腳。
3.出自《紅樓夢》賈珍急命前面執事扎住。
4.出自《中國近代反帝反封建歷史歌謠選·太平軍打仗好軍機》挑來糖水煮香茶,太平軍來到唔(不)浮華;幾多高樓不去扎,單單扎在布篷下。
3.
關閉;堵住。
1.出自《鴛鴦被》我正歡娛,忘了把門扎,可擦的似有人來迓。
2.出自《老殘游記》你們把前后門都派人扎了,替我切實的搜!
4.
向下用力;向下栽。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覷著一丈來高石階級褰衣跳,衙內每又沒半個人扯著,頭扎番身,吃個大碑落。
5.
裝扮。
1.出自《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待我到放生池內,依還變了轉來,重換冠帶,再坐衙門。且莫說趙干這起狗才,看那同僚扎甚嘴臉來見我?
2.出自《覆滅》何廣德拿出立正姿勢,扎個挨訓的樣子。
6.
鉆入。
1.出自《兒女英雄傳》〔那書房〕亂騰騰的,他一個人扎在那里作甚么?
2.出自《蘿北半月》王本巧一面向東村走,一面說,“生產股長不管播種,扎在屋里去幫別人算賬!”
3.出自《三戶貧農的決心》詩原來根兒也有遠離的時候,還沒有扎下二指深,你們就和我們分了手。
7.
掛。參見“扎鈎”。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只見那人……向衣袖取出一對小小的金扎鉤來,掛在兩耳,將須毛分開扎起,拔刀切肉,恣其飲啖。
8.
張開。參見“扎手”。
1.出自《紅樓夢》只見劉姥姥扎手舞腳的仰臥在床上。
9.
方言。重,實。
1.出自《郿鄠調·娘倆參觀展覽會》碾得扎,攤得寬,不用拾楞不掃邊;碾得那麥草平坦坦,碾得那麥顆把家還。
10.
方言。極。
1.出自《得寶和張大》詩前幾天,摘棉花,得寶的美扎啦!
1.猶沿途。
一層層堆起來的蛋,比喻局勢極不穩定,隨時可能垮臺危如~。
連年~豐收。
1.交配期的公牛。泛指公牛。
1.佛教語。人死后每七日齋祭一次,至七七日止。也稱齋七。
1.亦作"累碁"。
2.堆疊棋子。比喻形勢危險。
1.見"累棊"。
1.猶屏息。
2.謂文句呆滯不流暢。
1.謂太平相承。
1.被拘囚的人。累,通"縲"。
1.羸憊貌。
2.失意不得志貌。
3.不以罪死;無辜。
4.眾多貌;重疊貌。
5.排列有序貌。
1.被囚禁的人。
1.累年。
1.屢次,頻仍。
1.連日;多日。
2.數日。
1.(累,今讀léi)帶累自身。
1.稱歷代君主。
1.猶累洽。
1.古代以黍粒為計量基準。累黍,謂按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以定分﹑寸﹑尺及音律律管的長度;同時定合﹑升﹑斗﹑斛以計容量,定銖﹑兩﹑斤﹑鈞﹑石以計重量。三者互相參校。見《漢書.律歷志上》。
2.指極微小之量。
3.指累積微量。
1.見"累塊積蘇"。
1.歷年;連年。
1.堆疊彈丸。《莊子.達生》"仲尼適楚,見痽瘺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后多用為技藝精進或貪求不止之典。
1.謂屋上造屋。多比喻反復重疊。
1.長嘆。
2.屏氣。因恐懼而不敢喘息。
1.屢次欷歔。
1.多層坐墊。形容生活優裕。
1.捆綁罪人的繩索。引申為牢獄。累,通"縲"。
1.勞心。
1.謂使身體勞累。
1.羞慚害怕。
1.謂對人欽佩,自愧不如。
1.謂使之深深感到慚愧。
1.害羞。
1.羞慚的心情。
1.羞愧而屈服。
1.猶遜色。
1.羞辱。
2.指遭受羞辱。
1.羞慚沮喪。
1.極言羞愧。
1.慚愧惶恐。
1.羞愧畏縮。
1.謂自愧不如而嘆服。
1.羞慚而知所戒懼。
1.慚愧和畏懼。語出《詩.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1.羞慚,悲哀。
1.猶恥笑。
1.謂對他人給予的照顧感到慚愧,并示感謝。
1.羞慚之心。
1.傀行。謂行為怪異。
1.羞辱;羞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