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腌臜”。〈方〉①臟,不干凈。②(心里)別扭,不痛快。③糟踐,使難堪。
1.
見“腌臢”。臟;不干凈。
1.出自《西廂記》腔子里熱血權消渴,肺腑內生心且解饞,有甚腌臜?
2.出自《彷徨·孤獨者》屋中間的圓桌還在,先前曾經常常圍繞著憂郁慷慨的青年,懷才不遇的奇士和腌臜吵鬧的孩子們的,現在卻見得很閑靜。
2.
見“腌臢”。謂使骯臟。
1.出自《紅樓夢》看仔細站腌臜了我這個地,靠腌臜了我這個門。
3.
見“腌臢”。指臟物。
4.
見“腌臢”。卑鄙;丑惡。常用于詈語。
1.出自《東堂老》便有那人家謊后生,都不似你這個腌臜潑短命。
2.出自《春蕪記·構釁》這腌臜潑濺,我不指望他與我成事,反忍了他一場氣。
3.出自《水滸傳》呸!俺只道那個鄭大官人,卻原來是殺豬的鄭屠,這個腌臜潑才,投托著俺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卻原來這等欺負人!
4.出自《灰闌記》你養著奸夫,倒著我有這屈事也,倒屈陷我腌??勾當。
5.
見“腌臢”。惱人的;令人不快的。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自家這一場腌臜病,病得來蹺蹊。
2.出自《云窗夢》一會家心如織,一會家似醉如癡,沒理會腌臜久病疾,害的來伶仃瘦體。
3.出自《山谷風煙》再后來孩子大了,討了兒媳婦了,卻又受了不少腌臜氣。
4.出自《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沒奈何,只得由他,受了一肚子的腌??昏悶之氣。
5.出自《意中緣·卷簾》要奪風流趣,反受腌??氣。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