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蕓”。香草。即蕓香。
1.出自《玉篇?草部》蕓,香草也。蒷,同蕓。
2.
同“蕓”。油菜。
1.藥草白頭翁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十二.白頭翁》。
1.謂持杖野游。
1.借指野船。
1.謂原野如赭,草木俱無。赭,紅土,喻燒盡。
1.周代六遂中九職之民的貢物(指薪炭之類)。
1.亦作"野?"。
2.即野豬。
1.村野的孩童。
1.私生子。
2.詈詞。猶言粗野的東西。
1.傳說中的惡鬼。
1.亦作"野豬"。
2.哺乳動物,家豬的祖先。全身長黑褐色粗毛,犬齒極發達,耳和尾短小。性兇暴。晝伏夜出,吃蔬菜﹑甘薯和蚯蚓﹑蛇﹑甲蟲等,是農業害獸。
1.野外池塘。
1.野外司祭禮的人。
1.采自山野的食物。
1.粗疏拙樸。
2.在野質樸之人。多用作自謙之詞。
1.野外小橋。
1.指村野人自制的酒。
2.飲酒于郊野。
1.自然樸素的姿容。
1.指村酒。
1.流蕩貌。
1.謂學佛,做善事。白,白業,佛教謂善業。
1.佛教語。業因與果報。謂一切行為都有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1.以偷為業。貝戎為"賊"的拆字。
1.謂學習完畢。
1.本業,依賴的產業。
1.謂罪孽深重。
1.佛教謂罪惡的塵世。
1.猶生業。
2.次序。
1.佛教語。指監視人們善惡作業的天神地祇。又稱業道神。
1.謂修養德性。
1.高大巍峨。
1.佛教語。謂善惡之業如風一般能使人飄轉而輪回三界。
2.指惡業所感之猛風;劫末大風災時及地獄等所吹之風。
1.謂以做衣做鞋等手藝為業。
1.謂以不義之財求福。
1.謂罪惡之根。
2.詈詞。猶孽種。
1.猶言業身軀。多用于老年。
1.謂積惡。
1.見"業罐滿"。
1.亦作"業貫滿"。
2.謂惡貫滿盈。
1.佛教指惡業或善業所造成的苦樂果報。
1.佛教語。謂世間種種惡因如大海﹑故稱"業海"。
1.業海之風。比喻世間種種罪惡行為。
1.佛教語。謂從善。
1.指不動產的所有者。
1.佛教謂惡業害身如火。亦指地獄焚燒罪人之火。
2.怒火。
1.謂因惡業而生的疾病。
1.已經。
1.謂學業的精進在于勤奮。
1.佛教語。謂諸天與地獄中照攝眾生善惡業的鏡子。
1.謂為科舉應試而學習。
1.功業高,成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