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魚口露出水面。
2.
見“喁喁”。眾人景仰歸向的樣子。
1.
魚口露出水面咂動貌。
1.出自《說文·口部》喁,魚口上見也。
2.出自《韓詩外傳》水濁則魚喁,令苛則民亂。
3.出自《物理小識·鳥獸下·畜魚》若池穢致浮喁者,碎芭蕉葉於池自止。
2.
見“喁喁”。魚口露出水面翕動的樣子。
1.出自《南山詩》喁喁魚闖萍,落落月經宿。
2.出自《堅瓠九集·酒評》方子公如游魚呷浪,喁喁終日。
3.
見“喁喁”。仰望期待貌。
1.出自《吳越春秋·越王無馀外傳》惡無細而不誅,功無微而不賞,天下喁喁,若兒思母、子歸父而留越。
2.出自《晉祠祈雨文》原陸久燥,根荄未浹,畎畝喁喁,猶有待望。
3.出自《與趙撫部書》執事不能任,并世誰能任之者?喁喁赤子,翳誰是望?
4.出自《鹽場》大家喁喁地盼望著開倉。
4.
見“喁喁”。象聲詞。
1.出自《太玄·飾》蛁鳴喁喁,血出其口。
2.出自《金安壽》鼉皮鼓兒冬冬,刺古笛兒喁喁。
1.半天空。
1.指朝廷。
1.清寂幽深貌。
1.天邊。
1.天上和人間。
1.高空。傳說中指天宮。
1.高入云霄的山峰。
1.謂以云為蓋。
1.宵衣旰食。霄﹐通"宵"。舊時用來稱諛帝王勤于政事。
1.封建王朝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高閣﹐繪有功臣圖像。也稱凌云閣﹑凌煙閣。
1.猶月光。
1.典出《尚書大傳》卷五﹕"晉平公問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師曠曰﹕'臣聞老而學者如執燭之明。執燭之明孰與昧行?'公曰﹕'善。'"后因以"霄光可學"指老年猶勤學不倦。
云霄,河漢;指天空氣沖霄漢。
1.指毛筆。
1.高飛的鴻雁。
1.指月亮。
1.天空的最高處﹐高空。
2.喻朝廷。
1.猶云車。仙人以云為車。
1.猶言夜明如晝。霄﹐通"宵"。
1.高空的光景。
1.指仙人。
1.指潔白的月色。霄﹐通"宵"。
2.古劍名。
1.高聳入云的山嶺。
1.云露。
1.指高山上的小路。
2.云中之路﹐上天之路。
3.青云之路。喻仕宦之途。
1.天門。
1.人名。相傳為舜的女兒。
1.太空。
1.云氣。
1.上天的通途。
2.比喻高位。
天地。多形容差距極大霄壤之別。
1.天空。
1.高山上的道路。
1.日沒以后或日出前的云氣。語出《楚辭.遠游》﹕"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王逸注﹕"《陵陽子明經》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黃氣也。秋食淪陰。淪陰者﹐日沒以后赤黃氣也。冬飲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正陽者﹐南方日中氣也。"
2.借指太空。
1.高聳入云的山峰。
1.高入云霄的山崖。
1.據《呂氏春秋.具備》載﹐春秋時孔子弟子宓子賤治亶父(今山東省單縣)﹐體圣人之化﹐三年﹐夜間捕魚的人能將所得小魚重歸水中◇因以"霄魚垂化"來稱贊官吏的德政。
1.天地之間。
1.猶霄壤。比喻相去極遠。
1.天空﹐高空。
1.高空的月亮。
1.高入云霄的山。
1.云氣中的高峰。
1.猶魑魅。
1.鬼怪。
1.猶魈鬼。
1.亦作"蟰蛸"。
2.蜘蛛的一種﹐腳很長。通稱蟢子。
1.形容呼嘯的風聲。
1.編造與事實相違的罪名去加害于人。
1.盛烈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