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長久,久遠。
2.
形容詞
〈書〉長;久。
3.
名詞
(Yǒng)姓。
1.
指水流長。
1.出自《詩·周南·漢廣》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2.出自《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橋》詩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
3.出自《戊辰冬與張四明同舟》詩沙明遠樹露,日出寒江永。
2.
泛指長。兼指時間和空間。
1.出自《書·高宗肜日》降年有永有不永。
2.出自《麗色賦》故氣炎日永,離明火中。
3.出自《出京》詩矯首孤云飛,西南路何永。
4.出自《為斯德歌爾摩作》愿人間歡樂永。
3.
延長。
1.出自《書·盤庚上》天其永我命于茲新邑。
2.出自《補亡詩》物極其性,人永其壽。
3.出自《新編分門古今類事·蒲教授荊山夢記》乃命工摹諸壁上,以永其傳。
4.
猶度過、消磨。
1.出自《詩·小雅·白駒》縶之維之,以永今朝。
2.出自《信步近村》詩端閑何以永今朝,拈得筇枝度野橋。
3.出自《續板橋雜記·軼事》河亭徙倚,以永朝夕,不須倚翠偎紅,自可嬉怡忘倦。
5.
永久,永遠。
1.出自《詩·衛風·木瓜》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2.出自《宋史·蠻夷傳四·西南諸夷》夷首斗望及諸村首領悉赴監自陳,愿貸死,永不寇盜邊境。
3.出自《迎春詞》人類歷史上的春天可就不然了。這種春天永不會老,更不會殘,一年四季,滿眼都是開不盡的新鮮花兒。
6.
終;一直。
1.出自《冥通記》亟令人委曲科檢篋蘊,庶睹遺記,而永無一札。
2.出自《春蠶》他永不相信靠一次蠶花好或是田里熟,他們就可以還清了債,再有自己的田。
3.出自《悲哀的玩具》父親永是那么陰沉、那么峻嚴,仿佛歷來就不曾看見過他有笑臉。
7.
通“詠”、“詠”。一說“永”仍為“長”義。
1.出自《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8.
通“泳”。游泳。
1.出自《六書故》潛行水中謂之永。《詩》云:“漢之廣矣,不可永思。”
9.
水名。源出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東北流入湘江。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七·永州府》。
1.出自《讀史方與紀要?湖廣七?永州府》永水在府南九十里,源出府西南百里之永山,東北流入湘江,州以此名。
10.
古州名。隋改零陵郡為永州,元改為永州路,明、清為永州府。郡治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七·永州府》。
1.出自《捕蛇者說》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11.
古州名。遼置。故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會合處。契丹部族的發祥地。參閱清李兆洛《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
1.出自《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永:遼,州,上京道。今翁牛特左翼潢河合老河處。
12.
姓。
1.出自《通志·氏族五》永氏,見《姓苑》。《列仙傳》有永石公。
1.開擴視野。
2.醒目。
1.開豁情懷。
1.飲酒時的一種博戲。兩人同時喊數并伸出拳指,以所喊數目與雙方伸出拳指之和數相符者為勝,敗者罰飲。
1.形容徹底曉悟。
1.同"豁然大悟"。
1.頓時曉悟。
1.謂頓時現出開闊敞亮的境界。
2.引申為頓然曉悟。
1.同"豁然大悟"。
1.明白透徹。
1.同"豁然大悟"。
1.開擴眼界,使耳目清新。
1.開闊;曠達。
2.闊大。
3.曉悟。
1.象聲詞。
1.免除值宿。
1.覺醒;領悟。
1.見"豁閜"。
1.亦作"豁閕"。
2.猶虛空。
1.猶裂縫。
1.深邃險要貌。
1.深邃高峻貌。
1.器物邊口的殘破處。
2.指人的牙齒殘缺。
1.喻器物邊口殘破缺損,形同鋸齒。
1.猶言開擴視野。
1.豁拳。
〈方〉①豁口碗上有個~。②指豁嘴的人。
1.專利賣酒。
1.壟斷居奇。
1.奪取人錢。
1.劈裂分開。
1.劈裂分開。
1.以刀裂物聲。
2.疾速;突然。
1.物體破裂聲。
1.猶活活。
1.比喻任人戲弄﹑任人侮辱的人。
1.活的射擊目標。
2.指現實存在的打擊﹑批判對象。
1.見"活版"。
活字版~印刷術。
指可笑的人或滑稽的人(一般含貶義)。
1.極其珍奇的寶貝。多比喻被珍愛的人。
2.指無能或滑稽可笑的人。
1.活蹦亂跳。
1.猶活蹦亂跳。
歡蹦亂跳。
1.自然渾成的筆法。
1.猶方便,隨便。
2.猶籌措;賺取。
3.活潑;機靈。
4.靈活處置。
1.比喻可以用作典型說明某一問題的很現實的事物。
1.機動部隊。
1.指婦女的妊娠反應。
1.活潑潑。生動自然貌。
1.活活地剝皮。意謂活殺。
2.比喻機械地模仿或搬用。
1.猶活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