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陪送出嫁。
2.
名詞
〈古〉隨嫁的人。
3.
名詞
妾。
1.
古諸侯嫁女,以侄娣從嫁稱媵。
1.出自《左傳·成公八年》衛(wèi)人來媵共姬,禮也。凡諸侯嫁女,同姓媵之,異姓則否。
2.出自《公羊傳·莊公十九年》媵者何?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
3.出自《儀禮·士昏禮》婦徹于房中,媵御馂,姑酳之。
2.
指以臣仆陪嫁。
1.出自《左傳·僖公五年》執(zhí)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
2.出自《史記·秦本紀》既虜百里傒,以為秦繆公夫人媵於秦。
3.
泛指庶賤者。參見“媵母”。
1.出自《為幽州牧與彭寵書》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豈有身帶三綬,職典大邦,而不顧恩義,生心外叛者乎?
4.
小妻。
1.出自《奏彈王源》且買妾納媵,因聘為資。
2.出自《新唐書·車服志》百官女嫁、廟見攝母服。五品以上媵降妻一等,妾降媵一等。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有納其奴女為媵者,奴弗愿,然無如何也。
5.
指納妾。
1.出自《湘山野錄》種因而不娶不媵,壽六十一。
2.出自《聊齋志異·素秋》素秋已長成,既蒙嫂撫愛,媵之可也。
6.
致送;相送。
1.出自《儀禮·燕禮》主人盥洗升,媵觚于賓。
2.出自《楚辭·九歌·河伯》波滔滔兮來迎,魚鄰鄰兮媵予。
3.出自《思玄賦》迅焱?其媵我兮,騖翩翩而不禁。
7.
承接;隨附。參見“媵句”。
1.出自《周信之明經(jīng)手拓磚文八十七種見貽》詩翠墨淋漓繭紙香,余亦裝潢媵《瘞鶴》。
1.指干尸。
2.謂干瘦。
3.指筍干。
1.比喻枯燥無味的事物。
1.枯萎腐爛。
1.憔悴而羸弱。
1.謂淚已哭盡。
1.陳朽的籬笆。
1.指藜杖。
2.老翁常杖藜,因以為其代稱。
1.呆呆地站立。
1.指枯老的蓮葉。亦指蓮實。
1.枯萎的野草。
1.干裂。
1.樹葉凋殘之林。
1.枯魚。亦喻處于困境者。
1.凋萎的柳樹;老柳樹。
1.指蒼松的枝干。因其盤曲如龍,故稱。
1.骸骨;骷髏。
1.謂味淡而少文采。
1.禿頂,光頭。
2.指骷髏。
1.粗疏而無文采。
1.凋落;衰殘。
1.指田中成熟之麥。因麥熟稈即枯,故稱。
1.干枯的藤蔓。
2.枯萎的蔓草。
1.枯朽腐爛。
1.枯萎的禾苗。
1.消滅盡。
1.佛教語。猶言在闃寂中能聽到巨響。意謂絕滅一切妄念,達到不生不滅的大自在境地。
1.《三國志.魏志.劉弇傳》載太祖赦弇弟偉"坐誅"之罪,弇上疏謝曰"臣罪應(yīng)傾宗,禍應(yīng)覆族……起煙于寒灰之上,生華于已枯之木。"后因以"枯木生花"喻絕處逢生。
2.禪宗謂息絕妄想﹑別有所悟之境。
1.和尚參禪打坐處。因如枯木寂然不動,故稱。源于唐末石霜禪師。見宋贊寧等《宋高僧傳》卷十二。
1.枯樹爛樁。
2.比喻老朽無能之人。
1.比喻瀕臨絕境又重獲生機。
1.喻指一心參禪的僧眾。
1.枯枝,枯株。
2.猶枯萎。
1.枯朽的枝干。形容事物死氣沉沉。
1.老樹砍后長出的分枝。
1.枯干的蓬草。
2.枯蓬隨風(fēng)飄蕩,因亦以之喻行蹤不定。
1.干枯﹑斷折的蓬草。因易隨風(fēng)飄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蹤難定。
1.指老年人干瘦粗糙的皮膚。
1.指半邊肢體有傷﹑病。
1.凋零的浮萍。
1.枯朽之體。
1.枯干的蒲草。
1.枯萎的豆秸。
1.草木不生的沙漠。
1.干涸的壕溝。
1.干殼。
1.亦作"枯筯"。
2.指手杖。
3.引申為病軀。
1.干涸的河渠。
1.干涸的泉。亦泛指干涸的水源。
2.喻思路枯絕。
1.干枯的田地。
榮枯。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