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郢都,楚國的都城,在今湖北省荊州。
2.
名詞
姓。
1.
古邑名。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今湖北省江陵縣紀南城。楚文王定都于此。公元前278年秦拔郢,地入秦。地在紀山之南,故稱為紀郢。又因地居楚國南境,故又稱為南郢。
1.出自《左傳·文公十年》﹝子西﹞沿漢溯江,將入郢。
2.出自《史記·楚世家》武王卒師中而兵罷,子文王熊貲立,始都郢。
3.出自《史記·楚世家》﹝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
2.
古邑名。春秋后期和戰國時,凡楚遷都所至之處亦均稱為郢。楚昭王十年吳師入郢,二年后昭王遷都于鄀;惠王即位之初曾遷都于鄢;頃襄王二十一年紀郢失陷,遷都于陳;考烈王十年曾遷都于鉅陽,二十二年又遷都于壽春。凡上所述楚遷都之處,均稱郢。
1.出自《史記·楚世家》﹝考烈王﹞二十二年,與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東徙都壽春,命曰郢。
3.
漢縣名。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縣東北,紀南城東南。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上》﹝南郡屬縣﹞郢,楚別邑,故郢。莽曰郢亭。
4.
代稱楚國。參見“郢書燕説”。
1.出自《困學紀聞·經說八》《家語》:齊太史子馀嘆美孔子云:“天其素王之乎。”素,空也,言無位而空王之也。董仲舒對策云“見素王之文”,賈逵《春秋序》云“立素王之法”……皆因《家語》之言而失其義,所謂郢書燕說也。
2.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即康節最通數學,亦僅以奇偶方圓,揣摩影響,實非從推步而知。故持論彌高,彌不免郢書燕說。
5.
通“盈”。
1.出自《管子·幼官》十二小郢,至德……十二中郢,賜與。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