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恭敬;莊重。
2.
動詞
〈書〉很像。
1.
恭敬莊重;莊嚴。
1.出自《禮記·曲禮上》毋不敬,儼若思。
2.出自《老子》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
3.出自《楚辭·離騷》湯禹儼而求合兮,摯皋繇而能調。
4.出自《陪杜侍御游湘西因獻楊常侍》詩路窮臺殿辟,佛事煥且儼。
2.
昂立。
1.出自《說文·人部》儼,昂頭也。
2.出自《南山詩》或儼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3.出自《望鼓山》詩砥柱儼不動,日夜雪浪奔。
3.
美艷。
1.出自《詩·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儼。
2.出自《升庵經說·碩大且儼》儼,《韓詩》作“媕”。注:“重頤也。”言美人豐艷,體外有余。
4.
整齊貌。
1.出自《洛神賦》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
2.出自《數陪李梓州泛江二首贈李》詩翠眉縈度曲,云鬢儼分行。
3.出自《宋史·儒林傳五·胡寅》雉扇金爐夾侍兩陛,仗馬衛兵儼分儀式。
5.
整理,使整齊。
1.出自《七夕》詩中官傳宣旨,御詩令屬和。驚起儼衣冠,拜舞蒼苔破。
6.
宛如,十分象。
1.出自《云溪竹園翁》詩蒼松含古貌,秋桂儼白英。
2.出自《念奴嬌序·云住閣為歐陽平林等題》曲登樓四望,儼鵬摶九萬,翛然腋生風。
3.出自《山鄉巨變》伢子倒乖,臉模子儼像他媽媽。
1.創立;起草。
1.草書和隸書的合稱。
2.專指草隸書。初期草書乃為隸書的草寫體,故名。
1.草屋。
1.牲口的飼料。多指干草。
2.自謙之詞。謙稱自己無能力或無福分。
1.堆藏軍馬和其他牲口飼料的地方。
1.草上的露水。
2.比喻恩澤。
1.簡陋的草屋。用以謙稱自己的住處。
2.猶草野。
1.語本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漢末劉備欲得賢輔,曾三詣隆中,枉駕亮舍,虛心就教,歷來引為禮賢下士的佳話。
1.牝驢。
原生動物,寡膜綱,草履蟲科。單細胞動物。前端鈍圓,后端[fk)]1畢嗣2笨詮3筆澄錙4備孛諾5貝趟顆6狽射管7斃『8貝蠛9鄙燜跖荽蟛萋某婕猓形似倒置的草鞋底,故名。全身長滿纖毛,用以行動。攝取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作為食料。
1.創制法律。
1.馬馬虎虎地了結軍事。比喻做工作不負責任,草草了事。
1.像青草一樣綠而略黃的顏色。
1.粗糙疏略。
1.牝騾。
1.猶草詔。唐宋時用黃白麻紙寫詔書,故稱。
1.母馬。
1.一種表示數目的符號。詳"蘇州碼子"。
①草叢田野變成了一片草莽。②草野;民間。出身于草莽。
1.亦作"草茆"。亦作"艸茅"。
2.雜草。
3.草野;民間。多與"朝廷"相對。
4.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
5.比喻鄙陋微賤。 6.比喻淺陋微賤的人。
1.見"草茅"。
1.用麥稈等編成的帽子。式樣繁多,夏天多用來遮擋陽光。
1.指嬰兒出生時無啼哭聲。
1.草順風倒伏。比喻教化風行。
2.猶披靡。喻潰敗。
1.也叫非洲棉或小棉。在我國為一年生草本。株型矮小,葉掌狀。蒴果(棉鈴)較小,其纖維短而細,可用來紡紗﹑絮衣服被褥等。
1.猶草茅。比喻鄙野微賤的人。
1.草野之民,平民。
1.猶賤命。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2.指荒野。
3.亦作"艸木"。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語出《晉書·苻堅載記》及《謝玄傳》前秦苻堅進犯中原,被晉軍打敗,逃至壽陽城,登上城頭,望見八公山上草木森森,都像是士兵,又懼又愁◇用草木皆兵”形容非常恐懼疑慮。
1.起草;初步設計。
1.韃靼人稱妓女為"草娘"。
1.草野。
1.見"草茵"。
1.指草蓋的簡陋住屋。
1.連帶薄薄的一層泥土鏟下來的草,可用來鋪設草坪或防護堤岸,也可做肥料。
1.叢生的雜草。
1.平坦的草地。今多指園林中用人工鋪植草皮或播種草子培養形成的整片綠色地面。
1.見"草蹙"。
1.亦作"艸剃"。
2.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殺戮。
1.掠奪;盜竊。
2.草寇。
3.猶竊據。
1.謂在草野間歇宿。
1.一種草蓋的圓形谷倉。
1.倉促紛亂。
1.古官名。
2.扎成人形的草把。
1.草席;草墊子。
2.指產褥。(坐)月子。
1.草墊子。
1.用蒲草等編制的拖鞋。
1.草墊。
2.用草覆蓋的屋頂。
1.形容跑得飛快。
2.指跑得飛快的人。
3.舊指行駛在內河的一種小快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