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咰”。
2.
詢問;問。
1.出自《書·舜典》詢于四岳,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2.出自《左傳·襄公四年》訪問於善為咨,咨親為詢。
3.出自《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五聲倦響,九工是詢。
4.出自《唐語林·補遺三》詢之,自唐初并無縣丞。
5.出自《兒女英雄傳》先生,你我雖是初交,你外面詢一詢,鄧某也頗頗的有些微名。
3.
指訪問。
1.出自《梅墟見過兼惠佳刻貞珉賦謝》詩梅雨如傾注,多君枉屐詢。
4.
謀,謀劃。
1.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訪萬機,詢朝政。
5.
查考。
1.出自《論衡·雷虛》人為雷所殺,詢其身體,若燔灼之狀也。
2.出自《陽給事誄》末臣蒙固,側聞至訓,敢詢諸前典,而為之誄。
3.出自《〈齊東野語〉序》今夫周子之書,其言核,其事確,其詢官名,精乎其欲似郯子也。
6.
偵察,查探。
1.出自《涑水記聞》世衡(種世衡)嘗以罪怒一番將,杖其背,僚屬為之請,莫能得。其人被杖已,奔趙元昊。甚親信之,得出入樞密院,歲余,盡詢得其機事以歸。眾乃知世衡用以為間也。
7.
均;調協。
1.出自《尚書大傳》四時推六律、六呂,詢十有二變,而道宏廣。
8.
副詞。猶確實。
1.出自《左傳·哀公二年》樂丁曰:“《詩》曰:‘爰始爰謀,爰契我龜。’”謀協,以故兆詢可也。
9.
用同“訊”。參見“詢聞”。聞訊。
1.出自《玉堂叢語·師友》編修梁??病,語家人曰:“朋游中惟陳同年汝同心地好,且有家法,孤子女可托也。”詢聞而諾焉。
1.玉制的筐。
2.竹筐的美稱。
又名《大紅袍》、《海公奇案》。長篇彈詞。內容以明代鄒應龍之子鄒彬遭仇家陷害事貫串全篇。著重寫海瑞在義士杜鵲橋幫助下搭救鄒彬,以及鏢客韓林先后由邊將王汝川和海瑞救助,幸免于難的故事。
1.玉制的箱子,古代天子用以秘藏玉冊。
2.指珍藏秘籍之所。
1.亦作"玉友金昆"。
2.兄弟的美稱。
1.花木名。落葉喬木,一般高三至五米。單葉互生,倒卵形狀長橢圓形。花大型,呈鐘狀,單生枝頂,早春先葉開放。花瓣九片,色白,芳香如蘭,故名。參閱明汪世懋《學圃雜疏》﹑《廣群芳譜·花譜·玉蘭》。
1.玉石制的欄桿。亦用為欄桿的美稱。
1.圍棋局名。
1.白浪。
1.玉飾的馬銜。
2.指馬。
1.酒器的美稱。
1.指玉壘山。在四川省理縣東南。多作成都的代稱。
2.即郁壘。門神之一。
1.傳說中的仙李。
2.星名。即李星。見《史記.天官書》。
3.李子的一種。
1.見"玉歷"。
2.見"玉瀝"。
1.玉膏。傳說服之即得仙道。
2.指美酒。
1.白色碎石。
1.指米﹑粟。
2.猶玉散。指仙藥。
1.亦作"玉奩"。
2.玉制的盛香物或梳妝用品的器具。
3.指鏡。比喻明凈的水面。
1.套連在一起的玉環。
1.玉飾的簾。亦用作簾的美稱。
2.比喻瀑布。
3.指廬山玉簾泉。
1.簾鉤的美稱。
2.比喻弦月。
1.美稱女子的容顏。
1.美麗的水波。喻華美的文章。
1.石橋的美稱。
2.古代服帶上的玉飾。
3.指玉制的魚形佩飾。
4.山名,即安徽東﹑西梁山。又稱天門山。
1.玉米﹑高粱。
1.玉勒。
1.仙境中的森林。
2.謂積雪的樹林。
3.樹林的美稱。
1.喻雪花。
1.刻有麒麟的玉質符信。隋煬帝嘉樊子蓋之功,特為造玉麟符,以代銅獸,表示殊遇。見《隋書·樊子蓋傳》。
1.山嶺的美稱。
2.仙山。
1.玉飾。
2.形容清越的聲音。
3.形容物體潔白晶瑩。
4.湖石名。
5.花的別名。 6.藕的別名。
1.玉飾的窗欞。指宮廷,引申指帝王。
1.指冰柱。
2.指清泉或流水。
3.眼珠流轉靈活貌。
1.清澈的流水。
1.相傳能化銀液的油。
2.古代化妝品的一種。
1.精美的窗。借指閨閣。
1.亦作"玉瓏"。亦作"玉籠?"。
2.花名。
1.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長吉將死時,忽晝見一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長吉獨泣,邊人盡見之。少之,長吉氣絶。"后因以為文士早死的典實。
1.見"玉樓"。
1.古代計時漏壺的美稱。
1.亦作"玉爐"。
2.熏爐的美稱。
3.道家煉丹爐。
1.古代帝王所乘之車,以玉為飾。
1.古代長劍劍首的玉飾◇以代稱劍。
1.即玉輅。帝王所乘玉飾的車子。
2.形容冰雪覆蓋的道路。
1.道書,符箓。
1.玉制的標準定音器。相傳黃帝時伶倫截竹為筒,以筒之長短分別聲音的清濁高下。樂器之音,則依以為準。分陰﹑陽各六,共十二律。古人又以配十二月,用吹灰法,以候氣。
2.指管樂器。
3.莊嚴而不可變更的法令。
4.引申為楷模﹑榜樣。
1.指昆侖山。泛指仙山。
1.玉鑾。車鈴的美稱。
2.白色的鸞鳥。
3.喻雪。
1.顏色潔白的肉。
1.車鈴的美稱。
2.指仙佛或天子的車駕。
1.禽卵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