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教導;訓誡。
2.
動詞
訓練。
3.
名詞
教導或勸誡的話。
4.
名詞
標準;法則。
5.
動詞
解釋詞的意義。
6.
名詞
(Xùn)姓。
1.
教誨;教導。
1.出自《書·高宗肜日》乃訓于王。
2.出自《孟子·萬章上》三年,以聽伊尹之訓己也,復歸于亳。
3.出自《劉先生夫人墓志》稟訓丹陽,弘風丞相。
4.出自《乞遵守慈諭疏》蓋惟其愛之也深,故其訓之也切;惟其訓之也切,益見其愛之之深也。
2.
典式;準則。參見“訓式”。
1.出自《教授廳銘》言慎行修,乃式乃矜。勉茲古訓,庶列槐陰。
2.出自《鏡花緣》但這樣射去,縱箭箭皆中,也不可為訓。
3.
訓練;講習。參見“訓卒”。
1.出自《代李侍郎與山南嚴仆射書》處瘠土而有財克豐,訓羸師而其武可畏。
2.出自《宋史·張浚傳》訓新集之兵,當方張之敵。
3.出自《與楊扶寰書》榆關何地,師相駐節於此,日訓軍實,而忽告餉絕,年兄思之,此豈小關系乎?
4.
解說。參見“訓説”、“訓故”。
1.出自《文心雕龍·練字》若夫義訓古今,興廢殊用;字形單復,妍媸異體。
2.出自《容齋三筆·五經字義相反》安擾邦國,擾而毅,擾龍,六擾之類,以擾訓順也。
3.出自《釋頌》頌之訓為美盛德者,余義也。頌之訓為形容者,本義也。
5.
取名。
1.出自《宋高僧傳·興福二·愿誠》十月臨蓐,果如其望,立字曰愿誠。后志存小字,不訓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
6.
通“順”。順從;遵循。
1.出自《書·洪范》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2.出自《法言·問神》或問文,曰“訓”;問武,曰“克”。
3.出自《王縱追述碑》外訓驍雄,內蘇疲瘵。
4.出自《十駕齋養新錄·四方其順之》古書訓與順多通用。《洪范》“于帝其訓”,“是訓是行”。《史記·宋世家》皆作順。
7.
古代文體名。《尚書》六體之一。記述訓導之詞。
1.出自《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2.出自《漢文學史綱要》《書》之體例有六:曰典,曰謨,曰訓,曰誥,曰誓,曰命,是稱六體。
8.
姓。見《通志·氏族四》。
1.出自《通志?氏族略》訓氏,《周禮》有訓方氏,以官為氏。
9.
引申為訓斥。
1.出自《延安人》昨晚上,你找你大談話了?你還臉色黑風風地訓他了?
10.
引申為馴御。
1.出自《唐故開府儀同三司行右領軍衛扶風馬公神道碑銘》尺籍伍符之勤,訓馬簡士之要,雖程功於衛霍,終歸美於程李。
11.
古代文體名。論著的一類。
1.出自《論文后編·目錄上》論著之屬,溢為解、為訓、為釋、為注者,皆漢魏以前,制作已繁。
1.不稱職的官員。自謙之詞。
1.笨漢。
1.謙稱自己的意見﹑言論正與人相合。
1.荒謬迷亂。
1.錯誤謀算。
1.妄想。
1.妄加﹐錯誤地施加。
2.用作謙詞。
1.荒謬的見解。亦謙稱自己的見解。
1.妄事推薦。
1.妄解。亦用為謙詞。
1.謂錯誤地進用。
1.妄事舉用﹔妄加舉薦。
2.錯誤的舉措。
1.猶假冒。
1.謬妄孟浪。
1.歪理﹐錯誤的道理。
1.謬戾。
1.錯誤和鄙陋。
1.錯誤和遺漏。
1.錯亂﹐悖亂。
1.錯誤粗疏。
1.謂年老昏惑。
1.荒謬怪僻。
1.乖異的人品。
1.詐術與巧計。
1.深思的樣子。謬﹐通"穆"。
1.誤認。
1.謂辱蒙容納。
1.錯誤蕪雜。
1.錯誤。
1.錯誤的說法。
1.詭詐地謀算。
1.妄語﹔誤說。
1.錯誤﹐差錯。
1.謂假托為知心朋友。
1.極端錯誤﹐毫無根據。
1.假裝。
1.虛妄不實。
1.亦作"謬悮"。
2.錯誤﹔差錯。
1.見"謬誤"。
1.錯誤的思想。
1.形容想法非常荒謬。
1.隱語。
2.妄言。
1.謂錯誤之極﹔荒謬到極點。
1.荒謬反常﹔謬誤﹐有差別。
1.變易反復。
1.猶謬悠。
1.虛空悠遠。引申為荒誕無稽。
1.謬誤迂闊。
1.妄言。
2.隱語。
1.謂錯位﹐反常地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