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停止;罷休(事情)。
2.
動詞
歇息。
3.
副詞
副詞,不要,別。表示禁止或勸阻(多見于早期白話)。
4.
形容詞
〈書〉歡樂;幸福;吉利。
5.
動詞
舊社會丈夫把妻子趕回娘家,斷絕夫妻關系。
6.
名詞
(Xiū)姓。
1.
休息。
1.出自《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休。
2.出自《穆天子傳》天子以寒之故,命王屬休。
3.出自《毛穎傳》獨穎與執燭者常侍,上休方罷。
4.出自《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園得十詩》盡忙也到翟園休,只見春光不見愁。
2.
休假,休沐。
1.出自《后漢書·蔡邕傳》臣屬吏張宛長休百日。
2.出自《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詩幽靈斯可佳,王命官屬休。
3.
用于制止對方議論或做某事。帶有不耐煩的語氣。
1.出自《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2.出自《史記·曹相國世家》參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4.
停止;罷休。
1.出自《典論·論文》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2.出自《送許郢州序》財已竭而斂不休,人已窮而賦愈急,其不去為盜也亦幸矣。
3.出自《秋之末日》詩灑了金子扯了錦繡,還呼呼地吼個不休。
5.
離開;訣別。
1.出自《晏子春秋·諫上八》〔景公〕曰:“孤不仁,不能順教,以至此極。夫子休國焉而往劐,寡人將從而后。”
2.出自《祭河南張員外文》解手背面,遂十一年。君出我入,如相避然。生闊死休,吞不復宣。
6.
辭去(官職)。
1.出自《旅夜書懷》詩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2.出自《朝天子·歸隱》曲鴟夷泛海槎,陶潛休縣衙,入千古漁樵話。
3.出自《儒林外史》自古道:“休官莫問子。”看老世臺這等襟懷高曠,尊大人所以得暢然掛冠。
7.
舊時指丈夫離棄妻子。
1.出自《敦煌曲子詞·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
2.出自《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松如今不愿同妻子歸去,情愿當官休了。
3.出自《紅樓夢》鳳姐照臉一口唾沫,啐道:“……這會子叫人告我們,連官場中都知道我利害,吃醋。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4.出自《四世同堂》不是她要離婚,是咱們休了她!
8.
喜慶;美善;福祿。
1.出自《詩·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我心則休。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以禮承天之休。
3.出自《晚秋喜雨》詩九農歡歲阜,萬宇慶時休。
4.出自《原李耳載·論人四驗》前于未遇兩諸生,識其異而休驗。
5.出自《鄱陽黃君墓志銘》伊勇昭孝,天休允終。
9.
稱贊,贊美。
1.出自《郭有道碑文序》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
2.出自《后漢紀·孝章帝紀》衛尉陰興忠貞愛國,先帝休之。
3.出自《徐府君神道碑》公曰:“仆雖不材,豈可借人之過以為己功乎?”論者休之。
10.
樹蔭。
1.出自《漢書·外戚傳下·班唼妤》愿歸骨於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11.
猶完蛋。
1.出自《敦煌曲子詞·定風波》更遇盲依(醫)與宣謝(瀉),休也,頭面大汗永分離。
2.出自《水滸傳》宋江道:“我命運這般蹇拙,今番必是休了。”
3.出自《長生殿·得信》廣寒宮,容相就,十分愁病一時休。
4.出自《大風歌》呂產當權,你我休矣!要快立遺詔!
12.
莫,不要。
1.出自《諸將》詩洛陽宮殿化為烽,休道秦關百二重。
2.出自《前漢書平話》太后免死,將劉友冷宮后面三間大房,鎖於里面,休與飲膳。
3.出自《水滸傳》你休上去,山內毒蟲猛獸極多,恐傷害了你性命。
4.出自《紅樓夢》勢敗休云貴,家亡莫論親。
5.出自《大風歌》酈商是虛言恫嚇,辟陽侯你休中他奸計!
13.
助詞。猶耳、罷等。
1.出自《徐卿二子歌》丈夫生兒有如此二雛者,名位豈肯卑微休!
2.出自《江行七日阻風至繁昌舍舟出陸》詩山行辛苦水行愁,只是詩人薄命休!
3.出自《后庭花》曲亂云愁,滿頭風雨,戴荷葉歸去休。
4.出自《水滸傳》仆人慌忙收拾了器皿,奔前去了。武松笑道:“卻才去肚里發一發,我們去休。”
5.出自《折桂令》曲歸去來休,選個溪亭,作伴沙鷗。
14.
指休書。
1.出自《武王伐紂平話》〔姜尚〕有妻馬氏,遂棄索休而去。子牙亦不苦留,與休了教去。
2.出自《漁樵記》卷中兀那婦人,你在門里面聽者,你恰才索休的言語,在我這心上,恰便似印板兒一般記著。
15.
引申為蔭庇。
1.出自《周書·靜帝紀》借祖考之休,憑宰輔之力。
2.出自《仙源縣君曾氏墓志銘》吾既孤而貧,有妹九人……賴先人遺休,嫁之皆以時。
1.出賣國家﹑民族利益,以謀取個人的名利權勢。
1.出賣祖國的叛徒。
1.使用手段討好別人。
1.猶賣笑。
1.逞能。
1.見"賣婚"。
1.亦作"賣昏"。
2.謂索取高額財禮的買賣婚姻。
1.出售貨物。
2.詈詞。指賣淫婦。
1.嫁禍于人。
1.謂以表演技藝謀生。
1.指賣方,賣主。
1.賣淫。
1.見"賣劍買牛"。
1.同"賣劍買牛"。
1.謂無意功名,志在歸隱。
1.出售茶水﹑酒﹑醋等飲料,舊為微賤的職業。
1.叛賣降敵。
1.出賣朋友。
1.方言。賣人情。
1.指表演馬技。亦泛指表演武藝﹑雜技,借以謀生。
1.出賣金銀。
2.出賣東西,換取金銀。
1.猶言破鏡重圓。南朝陳將亡,駙馬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離散前,破一銅鏡,各執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以期再見。德言如期至京,"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德言遂出半鏡相合,并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此時,公主已為楊素所得,素悉此事,遂使他們夫妻團圓。事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
1.意謂暴露整個家底。
1.物主所有權已轉移買方,不得回贖。
2.賣完。
1.出售爵位『初,民得爵位后可以出賣◇則多為公家拍賣官爵以斂財。
1.同"賣官鬻爵"。
1.奉承,討好。
1.舊指妓女勾引客人。
1.踐跡。《詩·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源。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毛傳"履,踐也。武,跡。"鄭玄箋"有大神之跡,姜源履之,足不能滿。履其拇指之處,心體歆歆然。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于是遂有身。"后即以"履武"為圣人降生的典故。
1.鞋帶。
1.謂經歷危險。
1.亦作"履險若夷"。
2.走險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難或本領高強。
1.見"履險如夷"。
1.見"履險"。
1.見"履潔"。
1.指鞋。
1.篤守信用,思念和順。
1.性行。
1.行于虛空之中。
1.經歷和業績。
1.躬行正義。
1.謂榮顯至極。
1.躬行簡約。
2.猶踐約。
1.遭逢時運。
1.踐行率真之德。
1.躬行正道。
1.躬行中庸之道。
2.猶居中。謂踐祚。
1.躬行忠誠之道。
1.足與足,肩與肩相接近,形容極親近。
1.猶鞋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