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氣味難聞,跟“香”相對。
2.
形容詞
惹人厭惡的。
3.
形容詞
水平低;技術差。
4.
副詞
副詞,狠狠地。
5.
形容詞
〈方〉(子彈)壞;失效。
1.
穢惡之氣。與“香”相對。
1.出自《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2.出自《鹽鐵論·論災》故不知味者,以芬香為臭。
3.出自《孔子家語·六本》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4.出自《糊涂世界》魚是不知那一天的了,臭氣撲鼻。
2.
香;香氣。
1.出自《易·系辭上》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2.出自《史記·禮書》側載臭茝,所以養鼻也。
3.出自《送東陽馬生序》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
4.出自《祭林編修澍蕃文》臭若蕙兮玉有輝,朝吾室兮暮予帷,君愛予兮不忍歸。
3.
引申為形容厭惡、狠毒的貶辭。
1.出自《儒林外史》從早上到此刻,一碗飯也不給人吃,偏生有這些臭排場。
2.出自《儒林外史》揪住頭皮,臭打一頓。
1.中星。
2.半點兒。表示數量極少。
指職工因病在一定時期內每日半天工作,半天休息~一周。
1.短袖衣。
1.指冥中,冥界。
1.半掩。
1.指暗娼。
①一夜的一半前~ㄧ后~ㄧ上~ㄧ下~。②夜里十二點鐘前后,也泛指深夜深更~ㄧ哥兒倆談到~。
深夜~的,別再大聲說話了。
1.古代婦女穿的一種短上衣。
1.同"半信半疑"。
1.未全陰暗。
2.謂天氣多云。
把八度音劃分為十二個音,兩個相鄰的音之間的音程叫半音。
1.舊印章名『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倉庫﹑園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長方形◇世沿其制,叫半印。參閱清馮云鵬《金石索.印璽.半印》。
1.半個影子。
2.不透明體遮住比較大的發光體光源時,所產生的影子就有兩部分,完全暗的部分叫本影,半明半暗的部分叫半影。
語音學上指擦音中氣流較弱,摩擦較小,介于元音跟輔音之間的音,如普通話yīn·wei(因為)中的‘y’和‘w’。
①圓的直徑的兩個端點把圓周分成兩條弧,每一條弧叫做半圓。②半圓(弧)和直徑所圍成的平面。
1.半虧之月。
2.半個月。
每半月出版一次的刊物。
1.泉名。在浙江紹興縣境。
2.泉名。在浙江省吳興縣境。
半月刊。1980年5月創刊于北京。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社主辦。以講解時事政策為主。
1.《南史.江革傳》"杋(謝杋)嘗行還過候革,時大寒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其所著襦,并手割半氈與革充臥具而去。"后用為顧惜寒士之典。
1.花木名。
1.儀仗隊的半數。
1.謂月球的半面受日光照射。
2.指半邊月。
3.半片破鏡。
1.損失一半。
2.對折;減半。
3.折斷一半。
1.即半身不遂。
1.片紙。
半成品。
1.在物體兩端之間的位置。
2.在事情進行的過程中間。
1.見"半妝"。
1.相當于半張方桌大小的長方形桌子。
〈書〉指女婿。
部分不靠人工而由機器裝置操作的。
指耕種少量土地另需租種部分土地或出賣部分勞動力的農民。
1.舊俗,人初死之夕或出殯前一夕,用樂人徹夜奏樂,謂之伴大夜。
舊時指跟隨著做伴的仆人或伙伴。
1.見"伴當"。
1.伙伴,朋友。
①陪伴他人一起讀書宋時諸王府置伴讀之官,然無定員|父母伴讀不是好方法。②留學生在國外學習期間,其配偶隨同陪伴伴讀夫人。
1.五代時為安置尚無軍功者所設的職官名號。
1.鄉村中少年的泛稱。多見于元雜劇。
1.宋元時,對農村年輕女子的泛稱。
2.舊時婚禮中迎接并陪伴新娘的少女。
1.閑逸自在貌。
1.陪伴。
1.謂陪伴皇帝。多用于戲曲中。
2.謂做皇帝的近臣。
男儐相。
1.守靈。
1.猶朋輩。
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終身~(指夫妻)ㄧ長途跋涉中,有他作~,就不寂寞了。
女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