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箭靶子的中心;靶子。
2.
名詞
古代測日影的標桿。
3.
名詞
〈書〉標準;法度。
4.
名詞
(Niè)姓。
1.
箭靶。
1.出自《說文》桃弧棘矢,所發無臬;飛礫雨散,剛癉必獘。
2.
引申為目標;準則。
1.出自《擬上今方言表》及今成書,以今為臬也。
2.出自《送印度缽邏罕保什二君序》錫蘭有須曼迦邏之徒,昭宣大乘,以統一佛教國民為臬,國之興,當題芽于是。
3.
古代測量日影之標桿。
1.出自《石闕銘》乃命審曲之官,選明中之士,陳圭置臬,瞻星揆地,興復表門,草創華闕。
4.
刑律;法規。
1.出自《書·康誥》王曰,外事,汝陳時臬,司師茲殷罰有倫。
5.
終極。
1.出自《游海賦》其深不測,其廣無臬。
6.
安裝船側用以支架櫓之木樁。
1.出自《夢溪筆談·辯證一》如人搖??,臬為之礙故也。
1.凌空而游的人。指仙人。
1.猶憑證。
1.依托妖言。
倚靠;依據你這樣說,有何憑依?
1.憤懣抑郁。
1.依仗;倚托。
2.倚靠。將身體靠在他物之上。
1.猶滿懷。億,通"臆"。
1.支持輔佐。
1.謂憑主觀推測立說。
1.身份證。
1.依據瑞應。
1.官府發給的憑證。
1.守愚。
1.依賴,依靠。
1.由官方發給的證件﹑執照。
1.證據。
1.猶憑心。
1.倚重。
1.乘舟;操舟。
1.見"憑準"。
1.謂以龜卜為據。
1.方言。平坦的場地。
1.方言。指山區的小塊平地。
1.有屏蔽的車。
1.蘋和蘩。兩種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
2.泛指祭品。
3.《詩.召南》有《采蘋》及《采蘩》篇。《詩.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后以"蘋蘩"借指能遵祭祀之儀或婦職等。
1.掠過蘋草之風;微風。
油畫。法國塞尚作于1890-1894年。畫面上的蘋果、臺布、籃子、瓷瓶和桌子都被減少成為最簡單的體積。整幅畫以柔和的玫瑰色和藍色背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色彩和諧、微妙。
1.淺綠。
1.蘋的葉尖。指風所起處。語出戰國楚宋玉《風賦》"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2.風起則蘋葉動,故亦用為微風的代稱。
1.草聚生貌。
1.梵語bimba音譯。蘋果。
1.草名。
1.回旋貌。
1.蘋與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2.泛指祭品。
3.用作祭祀的代稱。
4.語本《詩.召南.采蘋序》"《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后因以"蘋藻"借指婦女的美德。語本《詩.召南.采蘋序》"《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后因以"蘋藻"借指婦女的美德。
1.見"屏捍"。
1.猶隱藏。
1.隱僻之處。指廁所。
1.斥退;除去。
1.即廁籌。大便后用以拭穢之具。
1.排除;除去。
2.指放逐。
3.南朝齊東昏侯出游時,所經之處,屏逐百姓,家室皆空,巷陌懸幔為高置仗人防守,謂之"屏除"。見《南齊書.東昏侯紀》。
1.隱蔽之處。
1.排斥;拋棄。
1.謂隱藏,隱匿。
1.收拾;整理。
1.料理。
2.箱的別名。
1.斷絕。
1.貶謫放逐。
1.責罪。
情意深篤,難以分舍好友離去,心中無限繾綣|臨當背面時,裁詩示繾綣。
1.傳說中的掌管人間婚姻之仙界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