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四面高中間凹下的地方。
2.
名詞
四面擋風的建筑物。
3.
名詞
〈書〉防御用的建筑物,小型的城堡。
1.
“隖”的今字。
2.
四面高中間低的地方;村落。
1.出自《杏花詩》依稀映村塢,爛熳開山城。
2.出自《山閣聞笛》詩臨風玉管吹參差,山塢春深日又遲。
3.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七》始知黃峰之脈,自象鼻水北坡垂塢中南下,至此結為小峰,當塢之口。
4.出自《翡翠谷》十年以前,這兒還是一個窮山野塢。
3.
四面如屏的花木深處,或四面擋風的建筑物。
1.出自《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近船首之外層已破,其內層亦插入石骨,尚能行駛入塢修理,則隔艙隔底之效也。
2.出自如:花塢;竹塢;船塢。
4.
小型城堡。
1.出自《后漢書·皇甫規傳》后先零諸種陸梁,覆沒營塢。
2.出自《后漢書·董卓傳》〔董卓〕又筑塢于郿,高厚七丈,號曰“萬歲塢”。
1.著名的才士。
1.名貴的木材。
1.登記人名的簿子。
1.謂據星名而觀察推求。
1.名流會聚之所。
2.指科舉的考場。以其為士子求功名的場所,故稱。
3.泛指追逐聲名的場所。
1.著名的倡優。
1.著名的歌手。
1.有名的賢臣。
1.名號稱謂。亦指事物名。
2.名聲。語本《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著名的城市。
1.名稱與程式。
2.名家的程式。
1.大的河流。
1.名聲永留史冊。
1.謂名聲永遠流傳。
表示人或事物以及時間、方位等的詞。多數漢語名詞有同數詞、量詞組合的功能,而一般不同副詞組合,在句子中主要充當主語、賓語、定語。
1.根據一定標準排列的姓名或名稱的次序。
1.事物以主人所稱之名為名。
1.名義尚存在,實際已消亡。
1.有名望的賢達。
1.巧妙的回答。
1.記錄人名的單子。
1.名望與德行。
2.指有名望德行的人。
1.猶德高望重。
1.名勝之地。
2.名聲與地位。
1.高第。
2.科舉考試中式的名次。
1.名冊。
1.著名的城市。
2.著名的都城。
1.猶名目。
2.有名號的匾額。
3.人員的數額。
4.指額定的人員。
1.名門豪族。
1.名分與法律。
2.名家與法家。
3.很有效的方法。
1.指地方重鎮。
1.著名的藥方。
1.名位與身分。
2.猶名義。
1.見"名副其實"。
1.謂人父有盛名。
名稱與實質相一致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公仆。
1.崇高的聲譽;名聲顯著。
1.謂盛名之下,實際難與相符。語本《后漢書.黃瓊傳》"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蛾柎骸分?,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1.猶名韁利鎖。
1.指好名的根性。
1.著名的工匠。
1.亦作"名公巨人"。
2.謂有名望的顯要人物。
日本中部重要港市。人口2077萬(1986年)。為日本中京工業區核心、中部地區海陸空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工業規耐港口吞吐量均居全國前列。有名古屋城舊址等古跡。
1.姓名與籍貫。
有名而珍貴名貴花卉|那茶盅也是均窯的,名貴得很。
1.名位或名聲超過實際。
1.有名的豪族。
1.名稱;名目。
2.名聲。
3.稱號。
4.姓名;名字與別號。
5.佛教語。特指諸佛菩薩名,而以指南無阿彌陀佛為常。 6.謂持誦佛號。
1.指有封號而無食邑的侯。
1.名貴的花。
2.有名的美女。舊時常指名妓。亦指有名的交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