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小心謹慎。
1.
亦作“悐”。亦作“惖”。
2.
畏懼;戒懼。亦指驚動。
1.出自《書·盤庚上》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二年》無日不惕,豈敢忘職。
3.出自《國語·周語下》夫見亂而不惕,所殘必多。
4.出自《論衡·藝增》語不益,心不惕;心不惕,行不易。
5.出自《袁州刺史謝上表》無任感恩慚惕之至。
6.出自《革命軍》今日之張牙舞爪以蠶食瓜分于我者,亦將迸氣斂息以憚我之威權,惕我之勢力。
3.
疾速。
1.出自《國語·吳語》一日惕,一日留,以安步王志。
4.
憂傷。
1.出自《答魏子悌》詩乖離令我感,悲欣使情惕。
2.出自《陳書·世祖紀》自頃喪亂,編戶播遷,言念余黎,良可哀惕。
3.出自《乞巧文》抱拙終身,以死誰惕。
5.
指驚動。
1.出自《新唐書·辛替否傳》夫事有惕耳目,動心慮,作不師古,以行於今,臣得言之。
1.夏令臀部皮膚所生的一種瘡瘍。初起小顆粒,后則蔓延成片。
1.清制,非常設機構中負責日常事務的稱為坐辦,略次于總辦和會辦。
1.見"坐以待斃"。
1.下肢麻痹癥。
1.指臀部與股部的肌肉。
能確定平面上或空間中一點位置的有次序的一個或一組數。例如,要確定輪船在海洋中的位置,就用經度和緯度兩個數,這兩個數共同組成這個輪船所在位置的坐標。
同一點在兩個不同的坐標系中的兩種坐標之間的變換。如直角坐標之間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直角坐標與極坐標之間的變換等。
幾何對象(如點、直線、平面等)的集合與有序數組集合之間建立的一套對應法則。與點對應的有序數組稱為該點的坐標。常用的坐標系有直線坐標系、平面直角坐標系、平面極坐標系、空間直角坐標系、球面坐標系、柱面坐標系等。
1.形容非常焦急不安。
1.不坐在屋檐下,恐瓦墮傷身。形容自愛﹑謹慎。
1.見"坐不窺堂"。
1.不坐雙重的座席。極言節儉。
1.見"坐部伎"。
1.唐玄宗時宮廷燕樂分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稱坐部伎。
1.喧嚷;喧鬧。
1.吵嚷。
1.熱鬧繁華。
1.亦作"囂嘩"。
2.喧嘩。
1.喧鬧的都會。
1.喧鬧污穢。
1.塵囂湫隘。
1.猶言呼嘯﹑鳴叫。
1.喧鬧奔競。
1.亦作"囂陵"。
2.囂張凌辱;囂張氣盛。
3.喧嚷爭競。
4.浮華不實。
1.見"囂凌"。
1.喧鬧混亂。
1.亦作"囂論"。
2.眾口毀議。
1.喧鬧。
1.吵鬧,喧鬧。
1.喧囂煩熱。
1.亦作"囂然"。
2.閑適貌。
3.得意貌。
4.饑餓貌。
5.擾攘不寧貌。
1.喧擾。
1.煩擾。
1.喧鬧聲。
1.塵世;擾攘的人世。
1.獸名★屬。
1.猶讒書。
1.喧擾嘈雜。
1.猶聚訟。
1.浮薄之俗。
2.塵俗;塵世。
3.謂為世人所喧嚷﹑叱罵。
1.喧嚷,沸騰。
1.喧闐。
1.猶言聳人聽聞。
1.猶囂塵。
1.塵世之外。
1.狂妄。
1.塵俗之譽。
1.煩雜的俗務。
1.方言。危險。
1.亦作"囂囂"。亦作"囂囂"。
2.喧嘩貌。
3.多言貌。
4.自得無欲貌。
5.虛空貌;虛偽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