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古〉開始。
2.
動詞
〈書〉整理。
3.
名詞
〈書〉美好。
4.
名詞
〈書〉忽然。
1.
善;美好。參見“俶辰”。
1.出自《詩·大雅·既醉》令終有俶,公尸嘉告。
2.出自《說文·人部》倜,善也。從人,叔聲。《詩》曰:“令終有俶。”
2.
始,開始;最早,最初。參見“俶載”、“俶獻”。
1.出自《北史·李崇傳》嵩都創構,洛邑俶營,雖年跨十稔,根基未就。
2.出自《圣宋鐃歌吹曲·上帝命》俶作宋祚,五王不綱。
3.出自《訄書·商鞅》余觀漢氏以降,刀筆吏之說,多傳《春秋》,其義尊君抑臣,流貤而及於民,湯之用“決事比”,其最俶矣。
3.
作;建造。
1.出自《詩·大雅·崧高》申伯之功,召伯是營。有俶其城,寢廟既成。
4.
厚。
1.出自《公羊傳·隱公九年》庚辰,大雨雪。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俶甚也。
5.
整理。參見“俶裝”。
1.出自《后漢書·張衡傳》占既吉而無悔兮,簡元辰而俶裝。
2.出自《陳書·虞荔傳》必愿便爾俶裝,且為出都之計。
3.出自《揮麈三錄》廷俶裝西上,道中小緩而進。
4.出自《致籍亮儕熊鐵厓陳幼蘇劉希陶書》松循諸公,聯翩南邁;賤子亦已俶裝,將從此逝。
6.
奇異。參見“俶詭”、“俶奇”。
1.出自《呂氏春秋·侈樂》大鼓鐘磬管簫之音,以鉅為美,以眾為觀,俶詭殊瑰,耳所未嘗聞,目所未嘗見。
2.出自《銅博山香爐賦》方夏鼎之瑰異,類《山經》之俶詭。
3.出自《嘯亭雜錄·湯敦甫》聞公少居鄉時,行頗俶詭,里人多畏之。
4.出自《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名家言者,其繁重博雜似北學,其推理俶詭似南學。
5.出自《四庫全書總目·別集二四·東江家藏集》﹝顧清﹞獨力守先民之矩矱,雖波瀾氣焰未能極俶奇偉麗之觀,要不謂之正聲不可也。
7.
倏;忽然。參見“俶爾”。
1.出自《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潭中魚﹞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1.謙詞。猶過譽,過獎。
1.高掛的絳帳。
1.長方形木牌。用以張貼告諭﹑海報。下支柱腳,以便肩扛手舉,故名。
高等教育的簡稱。
1.高高連接。
2.謂與地位﹑聲望高的人交往。
1.猶高聳。
2.高高張貼。
1.高其節操,堅守高尚的節操。
2.高尚的節操。
3.高聳的竹竿。竹有節,故稱。
4.指使臣所持的旄節。其長八尺,故稱。
1.謂人品高超。
1.高超杰出。
2.高聳特立。
高尚純潔品行~丨 ~的情懷。
1.指突出的喉結。
1.登科及第。
1.猶襟兄。
1.謂品德高尚,性情剛直,超出凡俗。
2.高而挺拔。
1.謂高中進士。
1.高揚的妖氛。
1.指人工筑的高丘。
1.指高級﹑精密﹑尖端的技術或產品。
2.指產品及其生產技術高級﹑精密﹐處于時代領先地位。
1.高達。
2.幽雅的小徑。
1.謂遠離喧囂的塵世。
1.高大的門。
1.高空。
1.高遠,極高。
敬辭,指人離開原來的職位就任較高的職位另有~。
1.處在高的地方。
2.對他人居處的敬稱。
3."高居深拱"的略稱。
1.謂高居帝位,垂拱而治。
高高地舉起~火把丨 他~著獎杯向觀眾致意。
1.崇高的規范﹑準則。
(句gōu)朝鮮古國。中國史書多稱高麗”。公元前后形成。公元427年建都平壤。與南部的百濟、新羅形成三國鼎立局面,相互間戰爭不斷。668年滅亡。
即高分子化合物”。
1.坐在高處。多指高高在上。
1.高潔正直,不肯同流合污。
1.高超卓絕。
1.高的爵位。
1.見"高爵重碌"。
1.謂爵位高,俸祿厚。
1.瞋怒貌。
1.高超俊逸,不同凡響。
2.指才智過人者。
(山勢、地勢等)高而陡。
1.高尚俊逸,不同凡響。
1.高而干燥。
2.指高而干燥之地。
看重、重視。
①(聲音)高而洪亮~的歌聲。②(地勢)高計劃平整七十畝~地。③〈書〉高傲神態~。
1.剛直不阿。
1.剛正不屈。
2.指聲音昂揚響亮。
高等學校招收新生的考試參加~。
1.高樹。
1.猶凸凹。
2.科舉高第。
1.指聲音高而洪亮。
距地面較高的空間~飛行丨~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