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弟弟)敬愛和順從兄長。
1.
敬愛兄長。亦泛指敬重長上。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於此有人焉,入則孝,出則悌。
2.出自《新書·道術》弟敬愛兄謂之悌,反悌為敖。
3.出自《晉書·武帝紀》有不孝敬於父母,不長悌於族黨,悖禮棄常,不率法令者,糾而罪之。
4.出自《新唐書·李元素傳》元素少孤,奉長姊謹悌。
5.出自《故事新編·采薇》“是……”叔齊是很悌的,應了半聲。
2.
和易。參見“愷悌”。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二年》《詩》曰:“愷悌君子,神所勞矣。”
2.出自《白兔記·見兒》感夫人愷悌仁慈。
3.出自《蘇聯紀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愷悌的面貌是愈見發福了。
3.
用同“體”。親近。參見“悌己人”。
1.出自《水滸后傳》﹝李管營﹞見杜興能干,志量爽概,又為別人的事受罪,自己沒有子息,亦無親戚在此。因此抬舉他,做個悌己人,叫他長隨買辦。
1.即驛舍。
1.即驛船。
1.驛站所用的差役。
1.驛站的官吏。
1.見"驛館"。
1.指驛站。
1.古時筑在驛道旁用以計里程的土壇。
1.即驛舍。
1.同"驛使梅花"。
1.驛馬。
1.戍守驛站的將領。
1.驛站的馬棚。
1.掌管郵傳的機構。
1.驛站的口岸;水驛碼頭。
1.驛站的胥吏。
1.驛站的仆役。
1.驛馬的飼料。
1.驛道上的山嶺。
1.驛站的樓房。
1.驛道;大道。
1.同"驛使梅花"。
1.途中旅舍所備的供旅客往來于驛道上的驢。
1.謂在驛道上巡邏。
1.猶絡繹。連續不斷。驛,通"繹"。
1.驛站供應的馬。供傳遞公文者及來往官員使用。
2.叢辰名。與天后同位,傳說為月中福神。
1.迷信命運的人所認為的主奔波勞碌之星。
1.驛道所植的梅樹。
1.驛站的大門。
1.見"驛鋪"。
騎驛馬傳遞公文的人適見驛騎馳來。
1.驛舍的圍墻。
1.驛路上的橋。
1.憑以乘用驛站車馬﹑使用夫役的紙券。
1.擾動;騷亂。驛,通"繹"。
1.傳舍;旅店。
1.指驛吏。
古代傳遞公文的人折花逢驛使。
1.《太平御覽》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花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后因以"驛使梅花"表示對親友的問候及思念。
1.經驛站遞送的文書。
1.驛路旁所種的樹。
1.唐代管理驛站的官員。
1.以驛馬遞送。
1.唐代供驛站費用所置的田地。
1.驛舍的廳堂。
古代供旅途歇息住宿的處所風帆數驛亭。
1.驛站的庭院。
1.驛舍。
1.驛使傳遞的信件。借指親友的音信。
1.乘驛馬疾行。
1.由驛站供應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