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江、河、湖、海邊時而顯露出來、時而被淹沒的地方,泛指江、河、湖、海淤積泥石而形成的平地。
2.
名詞
水淺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
1.
江河中水淺多沙石而流急之處。
1.出自《水經(jīng)注·江水一》峽中有瞿塘黃龕二灘,夏水回復(fù),沿溯所忌。
2.出自《陳書·高祖紀(jì)上》南康贛石舊有二十四灘,灘多巨石,行旅者以為難。
3.出自《賈客樂》詩水工持楫防暗灘,直過山邊及前侶。
4.出自《黯淡灘歌》長灘亂石如疊齒,前后行船如附蟻。
2.
灘頭。指江、河、湖、海邊水漲淹沒、水退顯露的淤積平地。
1.出自《江上阻風(fēng)雨》詩云低岸花掩,水漲灘草沒。
2.出自《宋史·河渠志三》南丞管下三十五埽,今歲漲水之后,岸下一例生灘。
3.出自《青春之歌》她吹奏著兒時的歌曲,沿著海灘走下去。
3.
量詞。用于在平面上成灘的東西。
1.出自《亂人坑》正干著活忽然就得了血傷寒,鼻子流出一大灘血。
4.
氣力盡。參閱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
1.出自《敦煌變文集·破魔變文》鬼神類,萬千般,變化如來氣力灘,任你前頭多變化,如來不動一毛端。
5.
等級。
1.出自《十批判書·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這種奴隸叫作“三灘娃子”。灘是等級的意思。管家娃子為頭灘,普通娃子為二灘,娃子的娃子為三灘。
1.亦省稱"鬼頭"。
2.舊指鑄有洋人頭像的銀元。
1.狀獰惡,故名。
1.比喻為金錢而賣力。
2.喻相互推諉不止。
1.有鬼怪的土墩。魋,通"堆"。
1.迷信傳說鬼世界之王。又泛指鬼的頭目。
1.裝神弄鬼的巫覡。
1.鬼蓋的別名。
1.有鬼魂角色上場的戲劇。
2.喻騙人的花招。
聰明狡猾君子精敏,小人鬼黠。
1.死后成仙。
2.指鬼中神仙。
3.怪譎脫俗的人。指唐詩人李賀。
1.鬼的形貌。
1.指古代在宗廟中的祭祀。
1.見"鬼笑"。
1.亦作"鬼嘯"。
2.鬼長叫聲。
1.秦漢時的一種徒刑。因最初為宗廟采薪而得名。鬼薪從事官府雜役﹑手工業(yè)生產(chǎn)勞動以及其它各種重體力勞動等。
1.指鬼預(yù)告死信。語本《史記.秦始皇本紀(jì)》"秋,使者從關(guān)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
1.傳說群鬼聚居處。
1.猶言奇形怪狀。
〈書〉鬼中的雄杰,用于稱頌壯烈死去的人。
1.鬼神之眼。能窺見隱秘。常用以稱相士之眼。
1.迷信者稱人在夢中驚叫,或覺得有重物壓身不能動彈,叫鬼魘。
1.鬼傳唱的歌謠。
1.鬼臼的別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鬼臼》。
1.晉羅友為桓溫下屬,未受重用,同僚中有被任為郡守者,桓溫設(shè)宴歡送,羅友很遲才到會,桓問其故,友答道"民性飲道嗜味,昨奉教旨,乃是首旦出門,于中路逢一鬼,大見揶揄,云'我只見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見人送汝作郡?'民始怖終慚,回還以解,不覺成淹緩之罪。"見《世說新語.任誕》"襄陽羅友有大韻"劉孝標(biāo)注引晉孫盛《晉陽秋》◇因以"鬼揶揄"為仕途坎坷之典。
1.傳說倉頡造字時鬼怕為書文所劾﹐因而夜哭。
1.見"鬼夜哭"。
1.謂夜間滅燭而飲酒。
1.虛幻的影子。
1.作為仆役的鬼神。
1.人將死前形體所表現(xiàn)的一種病態(tài)。
1.草名。漏盧的別名。
1."丑"字可拆成"鬼"﹑"酉"二字,故用以指丑。
1.凄涼的陰雨。
1.蓌蒻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蓌蒻》。
1.陰間;鬼魂出沒之地。
1.植物名。
1.指人將死前形體所表現(xiàn)的一種病態(tài)。
1.鬼神的斥責(zé)﹑懲罰。
1.怪聲怪氣地呼喊嚎叫。
1.形容行為鬼祟。
1.草名。
1.方言。指旋風(fēng)。
1.謂形貌粗野丑陋。
2.指形質(zhì)丑惡者。
1.猶錄鬼簿。
1.舊指貴州。
1.鬼神暗中誅戮。
1.唐宋時分布在云南東部﹑貴州西部﹑四川南部烏蠻及兩爨部落首領(lǐng)的稱號。
1.迷信者稱流注,即流竄無定隨處可生的多發(fā)性深部膿瘍。
1.同"鬼哭神號"。
對侵略我國的外國人的憎稱。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