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官署名。
2.
名詞
寺院,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
3.
名詞
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方。
4.
名詞
(Sì)姓。
1.
衙署;官舍。
1.出自《漢書·元帝紀》壞敗豲道縣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壓殺人眾。
2.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列寺七里,俠棟陽路。
3.出自《左傳·隱公七年》發幣于公卿
4.出自《香祖筆記》今九卿自大理、太常已下宮署皆名曰寺,沿東漢之舊也。
2.
佛教廟宇之稱。相傳漢明帝時,天竺僧攝摩騰、竺法蘭自西域以白馬馱經至洛,舍于鴻臚寺。后建白馬寺,遂以寺為佛教廟宇之名。
1.出自《云麓漫鈔》漢明帝夢金人,而摩騰、竺法始以白馬陁經入中國,明帝處之鴻臚寺。后造白馬寺居之,取鴻臚寺之義。隋曰道場,唐曰寺。本朝則大曰寺,次曰院。
3.
“持”的古字。守持。
1.出自《兩周金文辭大系·邾公牼鐘》至于萬年,分器是寺。
4.
“恃”的古字。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三禁》柔不足寺。
5.
指祠堂或其他宗教教徒禮拜、講經的處所。
1.出自《水經注·汾水》水出界休縣之綿山,北流逕石洞寺西,即介子推之祠也。
2.出自《宋史·外國傳六·高昌》復有摩尼寺,波斯僧各持其法。
3.出自《明史·西域傳四·天方》有禮拜寺,月初生,其王及臣民咸拜天,號呼稱揚以為禮。
6.
“持”的古字。握持。
1.出自《石鼓文》秀弓寺射。
7.
“持”的古字。支持;扶助。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成法》除民之所害,而寺民之所宜。
1.謂有生氣。
1.猶淺鮮。
1.生肉和干肉。
1.新殺的禽獸之肉。
1.指鮮花。
2.猶艷麗。
1.鮮艷柔和。
1.猶鮮艷。
1.新鮮而潤澤。
1.新鮮潤澤貌。
1.鮮艷的色彩。
2.鮮潤的顏色。
1.活殺的獵物。
1.很少。
1.鮮明盛美。
1.亦作"鱻食"。
2.鮮活的食品。指鳥獸﹑魚鱉之類。
3.猶生食。
4.鮮美之食。
1.鮮美爽口。
1.青海的古名。
2.傳說中的水名。
1.見"鮮水"。
1.猶鮮潔。
1.新鮮甜美。
1.亦作"鮮渓"。
2.少善。謂對地位低的人無謙愛之意。
1.新鮮完好。
1.新鮮貌。
1.指新鮮的魚肉菜肴。
2.鮮美的滋味。
1.鮮艷柔和。
1.鮮明的彩紋。
1.媳。
1.見"鮮腆"。
1.亦作"鱻鱻"。
2.好貌;鮮麗貌。
1.鮮美芳香。
1.猶新鮮。
1.新鮮醒目。
1.鮮紅的血。
1.鮮艷美好。
1.寡言。
1.明亮有神的眼睛。
1.鮮艷。
1.天夜星出而后吃晩飯。形容進食遲。
1.比喻事物四處分散或四散消失。
1.指我國神話中的織女。
1.多而亂。
1.謂以天上的星宿劃分地上的區域。
2.謂星散。
1.景星和鳳凰。喻罕見珍奇或珍奇之物。
1.猶星布。
1.猶符命。
1.急速奔赴。
1.飾有星宿圖案的傘蓋。
1.謂星的行列。
1.指燈。
1.通曉星象的人。
1.猶天宮。稱地理位置高的宮殿亭臺。
2.指華麗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