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歷史,自然或社會以往發展的過程。也指記載歷史的文字和研究歷史的學科。
2.
名詞
古代掌管記載史事的官。
3.
名詞
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
4.
名詞
(Shǐ)姓。
1.
史冊;歷史。
1.出自《孟子·離婁下》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
2.出自《長安交游者》詩陋室有文史,高門有笙竽。
3.出自《談孺木墓表》史之體有三:年經而人與事緯之者,編年也;以人經之者,列傳也;以事經之者,紀事也。
4.出自《大風歌》又五年,劉邦始統制中國,即皇帝位,史稱高皇帝。
5.出自《謁南京雨花臺死難烈士遺物陳列館》詩畢竟人民得勝利,斗爭規律史安排。
2.
虛飾;浮夸。
1.出自《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2.出自《韓非子·難言》捷敏辯給,繁於文采,則見以為史。
3.出自《夏侯常侍誄》徒謂吾生,文勝則史。
3.
指畫師。
1.出自《莊子·田子方》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
2.出自《虎圖》詩想當盤礴欲畫時,睥睨眾史如庸奴。
4.
《史記》的省稱。參見“史漢”。
1.出自《百大家評選韓文菁華錄序》今篤老無用,尚集諸生講《南華》、《左》、《史》及韓歐之文。
5.
通“使”。
1.出自《逸周書·商誓》今予維篤佑爾,予史太史違,我史視爾。
2.出自《鹖冠子·度萬》相史於既,而不盡其愛。
3.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陳軫章》陳軫曰:“若何史毋東?”
6.
姓。漢有史游。著《急就篇》。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史氏,周太史史佚之后,以官為氏……按:史之為氏者,非獨佚也。周有史佚、史興;晉有史蘇、史黯、史趙、史龜、史墨;楚有史猈、史皇;衛有史鰍、史狗、史朝;齊有史嚚。凡此之類,并以史為氏。
7.
古官名。職別各異。在王左右的史官,擔任祭祀、星歷、卜筮、記事等職。
1.出自《書·金縢》史乃冊祝?
2.出自《周禮·春官·占人》﹝凡卜噬﹞史占墨,卜人占坼。
3.出自《禮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
8.
古官名。職別各異。殷代為駐守于外的武官。
1.出自《卜辭》在北史其獲羌。
9.
古官名。職別各異。下級佐史。
1.出自《詩·小雅·賓之初筵》或佐之史。
2.出自《周禮·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
3.出自《漢書·百官公卿表》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
1.相傳春秋時﹐楚狂接輿躬耕而食。楚王使人聘之﹐請為治淮南。接輿笑而不應。其妻以為君命不從非忠﹐從之又違義。于是夫負釜甑﹐妻戴纴器﹐變名易姓而遠徙﹐莫知所之。見漢劉向《列女傳.楚接輿妻》。故以"夫負妻戴"謂夫妻遠徙避世﹐不慕榮利。
1.見"夫榮妻貴"。
1.猶言某人﹐不欲明指其人時之稱。
1.猶言男女。丁男無妻者謂夫﹐有妻者謂家。
2.丈夫的家﹐婆家。
1.服役的工匠。
1.夫役。
1.《文選》"思夫君兮太息。"劉良注"夫君謂靈神﹐以喻君也。"后遂以"夫君"指君王。
2.稱友人。
3.妻子稱丈夫。
1.猶功課。指每日的工程進度。
1.見"夫蘺"。
1.亦作"夫離"。
2.草名。多年生草本。夏日開黃褐色小花。生于沼澤淺水之處﹐秋日采其莖以織席﹐故俗名席子草。
1.腳夫。
1.役夫與車馬等。清代官員陣亡及在任在差病故者﹐均給夫馬費﹐專供其雇夫役和車馬之用。
1.男人﹐丈夫。
1.即扶南﹐中南半島古國。位今柬埔寨。
1.夫人娘子。
2.苗族稱妻。
1.飼馬之夫役。
丈夫和妻子結發~。
1.《法苑珠林》卷六五有人耕田﹐被蛇咬而死﹐其婦對人曰"譬如飛鳥﹐暮宿高樹﹐同止共宿﹐伺明早起﹐各自飛去﹐行求飲食﹐有緣即合﹐無緣即離﹐我等夫婦﹐亦復如是。"后以"夫妻本是同林鳥"比喻夫妻離合輕易。
1.一種小漁船﹐因船戶全家生活其上﹐故稱。
由夫妻兩人經營的、一般不用店員的小店。
1.謂夫妻之間的爭吵易于和解。
1.見"夫妻無隔宿之仇"。
指封建社會丈夫支配妻子的權力。
1.見"夫襶"。
古代諸侯的妻子稱夫人,明清時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后來用來尊稱一般人的妻子。現在多用于外交場合。
1.故址在湖北襄陽西北。東晉太元初﹐前秦苻丕圍攻襄陽城﹐守將朱序之母韓氏聞秦兵將至﹐自登城巡行﹐至西北角﹐以為不固﹐遂率百馀婢及城中女丁筑斜城于其內。及秦兵來攻﹐西北角果潰。晉兵移守新城﹐苻丕乃還。襄陽人民為紀念她的功勞﹐遂稱此新城為夫人城。見《晉書.朱序傳》。
2.指范夫人城。
1.宋周輝《清波雜志》卷三"蔡卞之妻王夫人﹐頗知書﹐能詩詞。蔡每有國事﹐先謀之于床笫﹐然后宣之于廟堂……蔡拜右相﹐家宴張樂﹐伶人揚言曰'右丞今日大拜﹐都是夫人裙帶。'譏其官職自妻而致。"按﹐蔡卞妻乃王安石之女﹐故譏其因妻之關系而得官◇俗稱因妻之關系而得的官職為"裙帶官"。
1.《儀禮.喪服》"夫尊于朝﹐妻貴于室矣。"古代婦女無爵﹐嫁而從夫﹐故云◇以"夫榮妻貴"指丈夫榮顯﹐則妻子隨之尊貴。
1.芙蓉∩花的別名。
1.指丈夫。
1.一夫受田百畝所出之租稅。
1.一夫所納之粟。
1.古人用于日下取火的凹形銅鏡。古人置鏡于日下﹐則光聚于弧心﹐久而溫度升高﹐承之以艾﹐則火生。因其取火于陽光﹐故亦名陽燧。
1.古代有計口受田制度。一夫所受之田﹐謂之夫田。
2.指計口受田制度。
1.夫役的頭目。
1.舊時稱秦漢時刑徒中服勞役的人。
1.謂古代井田制﹐百畝為"夫"﹐三夫為"屋"。一屋三夫互相擔保﹐以繳納賦稅。
1.即薹草。多年生草本。根莖硬而扁平﹐葉呈帶狀﹐夏季抽穗開花。自生于原野沼澤之地。莖葉可編織蓑笠等。
1.亦作"夫婿"。
2.丈夫。
1.見"夫壻"。
1.拉弓發箭聲。
1.宗詞中所祭祀的神主。
1.象聲詞。
1.灰塵揚起貌。
1.四散奔逃。
1.聚合重疊貌。
1.猶合兵。迸,通"并"。
1.坼裂;開裂。
1.奔竄;逃竄。
1.方言。繃脆,很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