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宷”的今字。
2.
詳細;仔細。
1.出自《書·顧命》病日臻。既彌留,恐不獲誓言嗣,茲予審訓命汝。
2.出自《達性論》事簡則不擾,不擾則神明靈,神明靈則謀慮審。
3.出自《敦煌變文集·董永變文》人生在世審思量,暫時吵鬧有何妨;大眾志心須凈聽,先須孝順阿耶娘。
4.出自《客窗閑話·義丐》小人無罪,懷寶其罪,籌之審矣,非所愿也。
3.
詳究;細察。
1.出自《書·說命上》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2.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故知者決之斷也,疑者事之害也,審豪牦之小計,遺天下之大數。
3.出自《降桑椹》我恰才覷了他面目,審了他脈息,你摸他這半身子如火相似,他害的是熱病。
4.出自《上延平王書》竊聞舉大事者,先在人和;立大業者,尤在地利……則人和地利,審之不可不精也。
5.出自《墳·人之歷史》環世界一周,歷審生物,因悟物種所由始。
4.
慎重。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是故審行信令,禍福賞罰,以制死生。
2.出自《呂氏春秋·音律》修別喪記,審民所終。
3.出自《韓非子·存韓》故曰:“兵者,兇器也?!辈豢刹粚徲靡?。
4.出自《上蔣侍郎書》時未可而進,謂之躁,躁則事不審而上必疑。
5.
察知;知道。
1.出自《墨子·小取》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
2.出自《世說新語·言語》明公蒙塵路次,群下不寧,不審尊體起居何如?
3.出自《剪燈新話·滕穆醉游聚景園記》生聞此言,審其為鬼,亦無所懼。
4.出自《怕水的人》自古道,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今早脫下鞋和襪,未審明朝穿不穿。
6.
真實。
1.出自《戰國策·秦策一》為人臣不忠當死,言不審亦當死。
2.出自《玉壺清話》臣實得報,恐未審,候旦夕得其詳,方議奏聞,乞自寬圣慮。
7.
明白;清楚。
1.出自《公孫龍子·白馬》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2.出自《報任少卿書》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
3.出自《新唐書·儒學傳下·元行沖》當局稱迷,傍觀必審。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鬼貴音近,或鬼呼先生為貴人,先生聽未審也。
5.出自《救亡決論》蓋非西學洋文,則無以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將僅得其皮毛,眢井瞽人,其無救于亡也審矣。
8.
審問;審訊。
1.出自《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御史聽罷,喝散眾人,明日再審。
2.出自《三俠五義》包公聽了“星主”二字,便想起,“當初審烏盆,后來又在玉宸宮審鬼冤魂,皆稱我為星主?!?/p>
3.出自《紅巖》下午審過的那幾個,同時處決!
9.
指詢問。
1.出自《聊齋志異·封三娘》十一娘亦審里居。女答言:“妾封氏,第三,近在鄰村?!?/p>
10.
審查;審核。
1.出自《天下郡國利病書·鳳寧徽》其派丁多,故其審戶不得不密。
2.出自又如:審計監督。
11.
古代計算羽毛的量詞。猶束。
1.出自《周禮·地官·羽人》凡受羽,十羽為審,百羽為摶,十摶為縳。
12.
通“瀋”。水深處。一說,審當為“蟠”,又作“潘”。水回旋處。見陸德明釋文。
1.出自《莊子·應帝王》鯢桓之審為淵,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
13.
副詞。確實,果真。
1.出自《管子·小稱》審行之身毋怠,雖夷貉之民,可化而使之愛;審去之身,雖兄弟父母,可化而使之惡。
2.出自《抱樸子·詰鮑》審能如此,乃圣主也。
3.出自《漢文學史綱要》審如是,乘乃不特始創七體,且亦肇開五古者矣。
14.
姓。漢有審食其。見《史記·陳丞相世家》。
1.出自《廣韻?寢韻》審,姓。
1.圓領衣。
1.古代羌族的別種。
1.猶規矩。
1.彎曲;曲折。
1.古代鞋的一種。鞋端飾有絳制之鼻?!洞蟠鞫Y記·哀公問》"然則今夫章甫﹑句屨,紳帶搢笏者,此皆賢乎?"《荀子·哀公》"句屨"作"絧屨"。王先謙集解"王肅云'絧,謂屨頭有拘飾也。'鄭康成云'絧之言拘也,以為行戒,狀如刀衣,鼻在屨頭。'"參閱《周禮·天官·屨人》賈公彥疏。一說"句"通"矩"。句屨為方頭之鞋。
1.漢代烏桓婦女的首飾。
2.舊時執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清制,各地判處死刑的案件,須申報刑部轉奏皇帝決定,凡經皇帝朱筆畫鉤者,即照原擬罪名處決,謂之句決。
1.指文詞語意已盡處。
1.檢查,考核。
1.見"句欄"。
1.亦作"句攔"。亦作"句闌"。
2.欄干。
3.宋元伎樂演劇的場所。因四周有欄干圍場,故名。
1.見"句欄"。
1.用線條畫出輪廓。
2.用簡約的文字描寫事物的大致情況。
1.亦作"句麗"。
2.古國名。在今朝鮮境內。
1.見"句驪"。
1.指堤岸曲折不平處。
1.古代土地面積單位。
1.逗留;停留。
1.人名。相傳為共工之子,能平水土,后世祀為后土之神。
2.復姓。宋有句龍如淵。見《宋史》本傳。
1.陳述;傳語。
1.履名。
1.句子的格式和規律。
1.詩歌語句的脈絡。指詩句的節奏單位與意義單位的關系。
1.古代傳說中的主木之官。又為木神名。
1.草木初生的嫩芽﹑幼苗。拳曲者稱為"句",有芒而直者稱為"萌",合稱"句萌"。語本《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生氣方盛,陽氣發泄,句者畢出,萌者盡達,不可以內。"鄭玄注"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
1.謂去掉文辭中的某些字句。
1.彎曲。
2.山名。在今江蘇省句容縣東南。相傳漢茅盈與其弟固﹑衷修道于此,故又稱茅山。上有蓬壺﹑玉柱﹑華陽三洞,道家以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參閱《梁書.陶弘景傳》﹑《云笈七簽》卷二七。
前后銜接連貫有一個明晰的中心意思的一組句子。
1.唐五代句容縣所鑄造的金屬器物。
1.佛教語。謂能詮釋眾義而決定其究竟。多法聚積為身。
1.即鉤繩。正曲直的工具。
1.句子的結構形式。
1.猶搜尋,搜索。
1.句讀。
1.題有詩句的畫圖。
1.曲枝。
1.人名。傳為舜的曾祖。參閱《史記.三代世表》。
2.地名。
1.有曲紋的織錦。
1.地名。在今浙江省諸暨縣。
1.即吳國。
1.謂句子之內。
1.查考興。
1.星名。即鉤星。九星如鉤狀。
2.星名。即鉤陳星。在紫微垣內。
根據組成句子的語詞的類別、序列、搭配方式等劃分的句子結構類型『語句型有主謂句、非主謂句、被動句、倒裝句、兼語句、連動句等。
1.拘捕扣押。
1.亦稱"句中眼"。
2.指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
1.放蕩輕慢。
1.縱橫伸展的藤蔓。
1.狂士的名聲。
1.亦作"狂繆"。
2.狂妄悖理。
1.猶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