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1.
亦作“??”、“散”。
2.
蹣跚;行步遲緩貌。
1.出自《走筆奉酬正夫即次元韻》時命多向賢才慳,詰屈不平萬世間。壯心欲馳步輒跚,試出鋒穎官已癏。
3.
踩踏。
1.出自《四春園》則我這繡鞋兒莫不跚著那青苔溜,這泥污了我這鞋底尖。
2.出自《硃砂擔》他偶然跚破腳,在后邊慢慢的行哩!
4.
奔跑;行路。
1.出自《伍員吹簫》日夜奔來,兀的這兩腳上不跚成了趼也。
2.出自《十白賦·兔》謝彼月輪,來此人間,朗睛珀赤,妙毳雪寒,豈韓盧之可獵,與魄蜍而共跚?
5.
藏匿。
1.出自《八義記·公孫赴義》趙孤兒是伊家跚過,把惡頭踹來與我,叫一聲冤屈,有誰憐我。
6.
騎跨。參見“跚馬”。
1.出自《五侯宴》外扮李嗣源跚馬兒領卒子上。
2.出自《伍員吹簫》正末跚馬上。
1.言無人引進???,引。
(生活上)艱難痛苦生活~ㄧ~的日子過去了。
1.貧乏,貧困。
1.虛弱。
1.《易.蒙》"困蒙,吝。"本指困于蒙昧而舉措艱難,后指憂患。
1.復姓。
1.疲乏煩悶。
2.謂悶脹不適。
1.處于困境的蒙昧之人。
2.猶窘迫。
1.刻苦勤奮。
1.困難疾苦。
1.猶苦惱。
1.困乏饑餓。
1.艱難窘迫。
1.艱難窘迫。
1.擾亂,侵害。
圍困并攪擾游擊隊四處出擊,~敵軍 ㄧ這幾天被一種莫名的煩亂所~。
1.困窘和侮辱。
1.困窘而毀敗。
在被圍困的情況下堅守(防地)~孤城。
1.被圍困的野獸。比喻處絕境中的人。
1.方言。睡覺。
1.匱乏蕭條。
1.困倦的樣子。
1.苦難。
1.怯弱。
2.圍困拘囚。
1.猶困怨,困病。
1.同"困餒"。
1.謂生活貧苦,地位低下。
1.見"困心衡慮"。
1.亦作"困心橫慮"。
2.謂心意困苦,憂慮滿胸。亦指費盡心思。語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朱熹集注"事勢窮蹙,以至困于心,橫于慮,然后能奮發而興起。"焦循正義"蘇秦夜發書伏誦,引錐自刺其股,可謂困心橫慮矣。"
1.有所不通才學習。語出《論語.季氏》"困而學之,又其次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困,謂有所不通。"后用以指刻苦學習。
1.困苦抑郁。
2.猶壓抑。
1.困頓貧乏。
1.困頓挫折。
1.克服困難以獲得知識,努力實踐以修養品德。語出《禮記.中庸》"或困而知之……或勉強而行之。"朱熹集注"困知勉行者,勇也。"
1.指處境困窘的人。
2.困頓,不順遂。
3.猶囚困。
1.謂堵塞不通。
1.圍困阻隔。
1.酣醉,大醉。
1.普遍施及﹐廣被。
擴大編制(多用于軍隊)~隊伍。
使(范圍、規模等)比原來大~生產ㄧ~戰果ㄧ~眼界ㄧ~影響ㄧ~耕地面積。
擴大原有規模的再生產。參看〖再生產〗。
1.寬廣淡泊。
1.猶擴大。
擴充軍備。
1.蒙古語。意為青色。
1.廓清﹐肅清。
1.見"擴音器"。
體育運動用的一種輔助器械,上面裝有彈簧,練習時用雙手把它拉開,能增強胸部和臂部肌肉的力量。也叫拉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