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去掉(文辭中的某些字句)。
1.
削除;去掉。
1.出自《漢書·律歷志上》刪其偽辭,取正義,著于篇。
2.出自《漢書·刑法志》若開后嗣,不若刪定律令。
3.出自《文心雕龍?熔裁》約以貫之,則一章刪成兩句……善刪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辭殊而意顯。
4.出自《〈往事與隨想〉譯后記(一)》這些“隨想”,我頗想刪去它們。
5.出自《戒庵老人漫筆·孟子古本刪本》我太祖國初嘗刪“國人寇讎”“反覆易位”等數章不用,此刪本至今猶在南禮部堂柜中。
2.
節取;采取。
1.出自《漢書·藝文志》今刪其要,以備篇籍。
2.出自《隋書·經籍志一》孔子觀《書》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刪其善者,上自虞,下至周,為百篇,編而序之。
3.
刪定。
1.出自《后漢書·孔奮傳》奇(孔奇)博通經典,作《春秋左氏刪》。
2.出自《讀荀》孔子刪《詩》《書》,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
3.出自《論衡·效力》孔子,周世多力之人也,作《春秋》,刪五經,秘書微文,無所不定。
4.
砍削;剪除。
1.出自《災》明年春后新竹上了,就應該把舊竹刪一批出去,作算我吃了虧,當作利息還了吧!
5.
消除;消失。
1.出自《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詩歸來殞涕掩關臥,心之紛亂誰能刪。
2.出自《同人柏臺茅屋成》詩游仙未必此中閑,百念難刪竟自刪。
3.出自《憐香伴·氈集》你官清俸單,這錢財得來甚難。我和你形忘跡刪,這虛文,何須太繁。
4.出自《九日放舟山塘》詩老去登臨興未刪,便乘小艇放溪灣。
比喻思想、行動或經濟上有負擔。
1.看過的碑文能背誦﹐棋局亂后能復舊。指記憶力強。
1.背棄根本。
1.背離根本﹐追逐末節。
1.謂棄農務商。我國古代以農為本﹐商為末。
1.罵人忘恩負義﹐如同驢馬﹐剛在槽內吃食﹐背過身來就拉屎。
1.方言。猶場外;私下。
1.叛臣。
1.襯托。
2.衣服背面里子中的絲棉﹑駝毛等所襯的薄紗。大衣或亦以羽緞為襯。
1.背靠自己的城墻。多指作最后決戰。
在自己的城下跟敵人決一死戰,泛指跟敵人作最后一次的決戰。也說背城一戰。
1.謂作最后決戰。
2.引申指最后的斗爭或努力。
1.背離﹐離開。
2.猶背道而馳。比喻目的或行動相反。
1."背時"的諧音。
1.背地里。
出門時用來裝被褥、什物等的布袋。也作被褡子。
1.背心﹐馬甲。
1.搭在肩上裝衣被什物的口袋。
①搭在肩上系住褲子或裙子的帶子。②背背包、槍等用的皮帶或帆布帶子。
一種裝有背帶的褲子。在胸前附有護胸或背帶與褲子相連。褲子多為工裝寬松型樣式。多在護胸、背帶和口袋的形式上進行變化而成為一種比較理想的工裝褲款式。
一種裝有背帶的短裙。可通過背帶與裙子的連結件調節腰節的高低和裙子的長短。背帶款式呈背心型、h”型或x”型等,并可加花邊、荷葉邊等裝飾。
一種裝有背帶的短裙。可通過背帶與裙子的連結件調節腰節的高低和裙子的長短。背帶款式呈背心型、h”型或x”型等,并可加花邊、荷葉邊等裝飾。
1.背在背上的口袋。
1.違命放誕﹐不受節制。
1.背棄道義。
2.偏僻的街道。
3.朝著相反的方向。
朝著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標完全相反。
1.背棄道德或恩德。
1.以背向敵。謂逃避敵人。
1.暗中﹐背人處。
1.見"背篼"。
1.背簍。
背靠背。
1.背棄恩義。
1.同"背恩忘義"。
1.見"背恩棄義"。
1.背棄恩德﹐忘卻道義。
1.指背譎﹑抱珥﹐即日旁云氣。
1.背叛而有二心。
1.背叛﹐反叛。
風不能直接吹到找個~的地方休息一下。
1.文件背面的騎縫印。
1.見"背旮旯兒"。
①用脊背馱~著衣包。②擔負~重任ㄧ~著人民的希望。
1.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1.亦作"背弓"﹑"背公"。買賣中間人索取的外快。亦指受托購物時侵吞財物。
2.同"背躬"。戲曲的旁白。
1.見"背工"。
1.見"背工"。
1.見"背公營私"。
1.亦作"背公向私"。
2.謂損公肥私﹐違法求利。
戲曲的旁白打~(說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