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氣力小;勢力差(跟“強”相對,同)。
2.
形容詞
年幼,古代又特指二十歲。
3.
形容詞
差;不如。
4.
動詞
喪失(指人死)。
5.
形容詞
不夠,差一點,用在分數或小數后,表示比該數略小一點。
6.
形容詞
(性格)不堅強;軟弱。
7.
形容詞
體質差。
1.
柔軟。
1.出自《易·大過》棟撓,本末弱也。
2.出自《洪范傳》施生以柔,化生以剛。故木橈而水弱,金堅而火悍。
3.出自《說文·彡部》弱,橈也
2.
松軟;軟爛。
1.出自《餅賦》立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盈解戰,湯餅為最。弱似春綿,白若秋練。
2.出自《齊民要術·作魚鲊》炊秔半飯為糝,飯欲剛,不宜弱;弱則爛鲊。
3.出自《游龍山記》嶺勢峻絕,無路可躋,步草而往,弱且滑甚。
4.出自《嚴伯受甫哀詞》獨去兮,泥弱而不可行。
3.
軟弱;懦弱。
1.出自《書·洪范》六極:一曰兇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2.出自《〈漢唐三帝紀要錄〉序》至於英不足而為弱,明不足而為暗,無寬大之量而狹小,無誠一之志而多疑,則亡國衰世之君靡不由此。
4.
纖細;細弱。
1.出自《贈劉琨書》根淺難固,莖弱易雕。
2.出自《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詩感深操不固,質弱易版纏。
3.出自《滿江紅》詞過雨小桃紅未透,舞煙新柳青猶弱。
5.
細而薄。
1.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蕉葛升越,弱於羅紈。
6.
弱小。
1.出自《荀子·君道》為人主者,莫不欲強而惡弱,欲安而惡危。
2.出自《后漢書·耿純傳》抑強扶弱。
7.
削弱。
1.出自《管子·中匡》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將致魯之政,夷吾受之,則魯能弱齊矣。
2.出自《史記·陳涉世家》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3.出自《焦氏筆乘·子見南子》南蒯欲弱季氏而張公室,夫子見之,將以興魯也。
4.出自《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凡是因迷信以弱國,利身家而害群者,雖曰歷代民賊所經營養成者矣,而亦惟地質學不發達故。
8.
衰弱;衰微。
1.出自《西京賦》秦據雍而強,周即豫而弱。
2.出自《為吳令謝詢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追惟吳偽武烈皇帝,遭漢室之弱,值亂臣之強,首倡義兵,先眾犯難。
9.
輕視。
1.出自《左傳·昭公四年》王弗聽,負之斧鉞,以徇于諸侯,使言曰:“無或如齊慶封,弒其君,弱其孤,以盟其大夫。”
2.出自《列女傳·齊管妾婧》婧曰:“妾聞之也,毋老老,毋賤賤,毋少少,毋弱弱。”
3.出自《新唐書·賈至傳》開元以前,無敢專殺,尊朝廷也;今有之,是弱國家也。
10.
失敗;打敗。
1.出自《管子·八觀》戰不勝,弱也;地四削,入諸侯,破也;離本國,徙都邑,亡也。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囚曰:“頡遇王子,弱焉。”
3.出自《演連珠》三晉之強,屈於齊堂之俎;千乘之勢,弱於陽門之哭。
4.出自《新唐書·藩鎮傳·吳少誠》少誠弱王師,移書於英秀求昭雪。
11.
年幼;年少。
1.出自《左傳·文公十二年》趙有側室曰穿……有寵而弱。
2.出自《史記·五帝本紀》〔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3.出自《新唐書·蘇颋傳》颋字廷碩,弱敏悟,一覽至千言,輒覆誦。
12.
指年少者。參見“弱子”。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湯使亳眾往為之耕,老弱饋食。
2.出自《漢書·匈奴傳上》匈奴聞漢兵大出,老弱奔走。
13.
特指二十歲。
1.出自《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2.出自《國語·楚語上》昔莊王方弱。
3.出自《四氏子傳》無何其長子某,少亦韶令,將弱,忽得狂疾,終日喃喃詈人。
14.
喪失,失去。
1.出自《左傳·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個焉,姜其危哉!
2.出自《楊雪玖和城東女學》實則亞暉癱瘓四年,不能行動,由護士分三班制日夜伺奉,療治無效,延至六月十一日逝世,女子書畫會的發起人,又弱一個了。
15.
表示略少于某個數值。
1.出自《晉書·天文志上》黃道,日之所行也,半在赤道外,半在赤道內,與赤道東交於角五少弱,西交於奎十四少強。
2.出自《小園記》黃竹浦軒之西有隙地,縱二尋而強,橫三尋而弱。
3.出自《吹網錄·柳邊紀略》山半一潭,周三十里弱。
4.出自《鴻雪因緣·貴族院》室形長方,縱百尺弱,橫僅及半。
16.
沒入轂中的一段車輻。
1.出自《周禮·考工記·輪人》鑿深而輻小,則是固有余而強不足也。故竑其輻廣以為之弱,則雖有重任,轂不折。
17.
通“若”。
1.出自《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小弱不誅,大必有患。
〈方〉見〖天車〗。 另見xíngchē。
1.行走時揚起的塵埃。常用以形容遠行者。
1.巡行軍陣。陳,通"陣"。
1.謂議和。
1.品德的養成在于能思考。現解為做事成功要動腦筋。
1.古代守城拒敵的設備。
2.臨時建成的城垣。
3.即行像。
1.路程;旅程。
2.上路;就道。
3.猶行裝。
1.可供行走的田埂。
1.市場上用的秤。
1.施用。
1.猶走獸。泛指獸類。
1.謂以籌碼計數。
1.謂依次敬酒酬答。
1.見"行廚"。
1.隨處;到處。
2.走過的地方。
1.流水。
2.經行的江河。
1.通行船只;駕駛船只。
2.指行駛中的船只。
1.坐具。
2.謂男女交合。參見"行房"。
1.謂官吏春日出巡。
2.泛指游春。
1.謂草擬誥命。
1.臨時的祠堂。
2.即旅櫬。指未入祖塋臨時寄放在外的靈柩。
1.五行的位次。封建統治者迷信陰陽家言,以為王者受命于天,以五行之德為運,水火木金土各有定位,并以五行生克來附會歷代王朝的興衰。
2.謂旅途暫居的處所。
3.謂行旅到達。
1.暗殺。
1.前往賞賜。
1.侍從,跟隨。
2.引申指順從。
3.隨從人員。
1.進行篡奪。
1.將要。
1.謂冒險行事。
①(~兒)行業他是哪一個~上的?②戲曲演員專業分工的類別,主要根據角色類型來劃分,如京劇的生、旦、凈、丑。
1.行當,行業。
1.進行盜竊。
〈方〉行業。 另見xíngdào。
1.實行德政。
1.夜行照明的燈。
1.行于地上。
2.《易.坤》"牝馬地類,行地無疆。"王弼注"地之所以得無疆者,以卑順行之故也。干以龍御天,坤以馬行地。"孔穎達疏"以柔順為體,終無禍患,順行地無疆,不復窮已。"后以"行地"比喻坤德柔順。
3.比喻威德之行。
4.比喻處世實踐。
5.經行的地方。
1.排行的次序。
1.主管行裝的人。
1.旅店。
1.可以移動的宮殿。指一種安穩的大車。
2.猶行宮。
1.進行吊唁。
1.行城上的女墻。
1.出行時用以證明身分的憑證。
2.行移公文。
1.舉行定婚儀式。
商行、作坊的業主。
①走路;走動行動不便|可以行動了,別誤了時間。②指為某種目的而進行的有意識的活動時機來得不易,快行動。③行為;舉行老人的行為深受人們的贊嘆。
1.猶言動作快些。表示催促。
1.在首都之外另設的一個都城,以備必要時政府暫駐,稱為"行都"。
1.謂行為狠毒。
1.執法。
2.運行的度數。
1.行為卑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