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崢嶸”。①高峻。②形容才氣、品格等超越尋常;不平凡。
1.
亦作“峵”。亦作“嵤”。
2.
見“嶸??”。突兀不平。
1.出自《城南感懷呈永叔》詩愁憤徒滿胸,嶸??不能齊。
2.出自《梁溪漫志·蘇子美與歐陽公書》但以遭此構(gòu)陷,累及他人,故憤懣之氣不能自平,時復(fù)嶸??于胸中。
3.
見“崢嶸”。高峻貌。
1.出自《文選·班固〈西京賦〉》於是靈草冬榮,神木叢生,巖峻崷崪,金石崢嶸。
2.出自《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崢嶸。
3.出自《鵯??詞》龍樓鳳闕郁崢嶸,深宮不聞更漏聲。
4.出自《砂丁》那兩座大山,甚至在黑夜里也聳立在兩邊,擺出它們的崢嶸崎嶇的樣子。
4.
見“崢嶸”。指高峻的山峰。
1.出自《奉和裴相公東征途經(jīng)女幾山下作》敢請相公平賊后,暫攜諸吏上崢嶸。
5.
見“崢嶸”。卓越,不平凡。
1.出自《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卓犖文藝,崢嶸武節(jié)。
2.出自《和劉景文見贈》元龍本志陋曹吳,豪氣崢嶸老不除。
3.出自《投梭記·卻說》撫青萍崢嶸壯志,肯教虛擲。
4.出自《楚僧元瑛談湖南事作四絕句》督師公子竟頭陀,詩筆崢嶸浩氣多。
5.出自《向著二十一世紀(jì)》那里啊,真是風(fēng)光如畫,美麗無比,人物崢嶸,情節(jié)感人。
6.
見“崢嶸”。興盛;興旺。
1.出自《春渚紀(jì)聞·南皮二臺遺瓦硯》方崢嶸煥奕於一時之盛兮,詎知夫隆棟必傾而華榱終折。
2.出自《桃花扇·罵筵》堂堂列公,半邊南朝,望你崢嶸。
7.
見“崢嶸”。形容植物茂盛。
1.出自《過五指山》詩幽谷多俊秀,草木盡崢嶸。
8.
見“崢嶸”。謂仕宦得意。
1.出自《次韻子瞻武昌西山》山川悠遠(yuǎn)莫浪許,富貴崢嶸今鼎來。
2.出自《一枝花·卓文君花月瑞仙亭》曲那生,可稱。一崢嶸便到文園令。
3.出自《金瓶梅詞話》娘子說那里話,似大人這等崢嶸,也彀了!昨日老身聽得舍侄女與府上做親,心中甚喜。”
9.
見“崢嶸”。高曠。
1.出自《金陵與諸賢送權(quán)十一序》舉目四顧,霜天崢嶸。
2.出自《畫鶻行》乾坤空崢嶸,粉墨且蕭瑟。
10.
見“崢嶸”。形容歲月逝去。
1.出自《文選·鮑照〈舞鶴賦〉》歲崢嶸而愁暮,心惆悵而哀離。
2.出自《敬贈鄭諫議十韻》筑居仙縹緲,旅食歲崢嶸。
3.出自《秋聲》詩暑退涼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崢嶸。
4.出自《客舍夜坐》詩清世莫嗟人寂寞,中年慚怯歲崢嶸。
11.
見“崢嶸”。深遠(yuǎn)貌,深邃貌。
1.出自《楚辭·遠(yuǎn)游》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
2.出自《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又有三池、盤石阪,道陿者尺六七寸,長者徑三十里。臨崢嶸不測之深,行者騎步相持,繩索相引。
3.出自《神仙》詩崢嶸下無地,列缺上陵天。
4.出自《舊唐書·良吏傳上·崔知溫》又溪谷崢嶸,草木幽蔚,萬一變生,悔之何及!
12.
見“崢嶸”。幽深陰暗;陰沉。
1.出自《文選·鮑照〈蕪城賦〉》崩榛塞路,崢嶸古馗,白楊早落,塞草前衰。
2.出自《奉和鶻賦》野漭蕩而風(fēng)緊,天崢嶸而日曛。
13.
見“崢嶸”。猶凜冽。
1.出自《雪霽》詩南山雪乍晴,寒氣轉(zhuǎn)崢嶸。
2.出自《苦寒行》窮冬北上太行嶺,霰雪??結(jié)風(fēng)崢嶸。
3.出自《雪中》詩歲晏苦風(fēng)雪,曠野寒崢嶸。
14.
見“崢嶸”。枯槁貌;瘦削貌。
1.出自《枯柟》詩楩柟枯崢嶸,鄉(xiāng)黨皆莫記。不知幾百歲,慘慘無生意。
2.出自《侄安節(jié)遠(yuǎn)來夜坐》詩心衰面改瘦崢嶸,相見惟應(yīng)識舊聲。
3.出自《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三年皮骨走崢嶸,夢到春明身已輕。
15.
見“崢嶸”。引申為潦倒。
1.出自《遣懷》詩乾坤極目不消愁,生事崢嶸祗敝裘。
16.
見“崢嶸”。形容波濤洶涌。
1.出自《小敷谷龍?zhí)鹅糇鳌吩?/span>跳波沸崢嶸,深處不可挹。
2.出自《送楊先輩登第還家》詩殘雪楚天寒料峭,春風(fēng)淮水浪崢嶸。
3.出自《風(fēng)雨嘆》詩崢嶸巨浪高比山,水底長鯨作人立。
4.出自《老殘游記》西面看城中人戶,煙雨萬家;東面看海上波濤,崢嶸千里。
17.
見“崢嶸”。形容淚流滿面貌。
1.出自《上留田行》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賊生。徒陟崗,淚崢嶸。
18.
見“崢嶸”。猶猙獰。狀貌兇惡。
1.出自《西游記》項下骷髏懸九個,手持寶杖甚崢嶸。
1.杜若的香氣。
1.如果不是;要不是。
1.至于。用于句首或段落的開始,表示另提一事。
1.見"若個"。
1.假如,如果。
1.古代神話中若木的光。
1.如果。
1.怎樣,怎么樣。
2.怎么辦。
3.怎么,為什么。
1.古代神話中若木的花。
1.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1.假如,如果。
兩者似乎很接近,又似乎有距離。常形容人際關(guān)系不密切兩人爭吵過幾次之后,關(guān)系變得若即若離,遠(yuǎn)不像以前那么融洽了。
1.即若下酒。
1.傳說中人類的祖先。
1.復(fù)姓。
1.見"若即若離"。
1.見"若榴"。
1.亦作"若留"。
2.即石榴。
1.同"以卵擊石"。
2.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敗。
1.亦作"若明若昧"。
2.形容言論或情況不明確﹑不清楚。
1.見"若明若暗"。
1.古代神話中的樹名。《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陰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樹,青葉,赤華,名曰若木。"郭璞注"生昆侖西附西極,其華光赤下照地。"一說,即扶桑(見清段玉裁《說文.木部》"榑"字注)。
1.至于。用于句子開頭,表示另起一事。
1.《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意為治理大國要像煮小魚一樣。煮小魚,不能多加攪動,多攪則易爛,比喻治大國應(yīng)當(dāng)無為◇常用來比喻輕而易舉。
1.假如,如果。
1.如果這樣。
2.如果。
3.如此。
1.若干。
2.如;像。
1.長而下垂的樣子。
2.眾多的樣子。
3.每每,常常。
1.同"如喪考妣"。
2.形容人悲傷得像死了父母一樣。
1.同"若涉淵水"。
1.比喻處境艱險。
1.此時,現(xiàn)在。
2.那時,當(dāng)時。
1.假使,假如,如果。
1.猶其人。語出《淮南子.道應(yīng)訓(xùn)》"盧敖游乎北海,經(jīng)乎太陰,入乎玄闕,至于蒙谷之上,見一士焉……盧敖與之語曰'……子殆可與敖為友乎?'若士者齤然而笑曰'……然子處矣,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若士舉臂而竦身,遂入云中。"后因以"若士"代仙人。
1.溫順而善良。
1.古水名。即今雅礱江。其與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時亦稱若水。
1.如此。
1.香草名。
1.怎樣;怎樣的。
2.怎堪。
3.怎能。
4.倘若。
1.匈奴語"孝"的意思。
1.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態(tài)度鎮(zhèn)靜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1.見"若下酒"。
1.酒名。
1.見"若耶"。
1.猶許多,或那么多。
1.亦作"若邪"。
2.山名。在浙江省紹興市南。又溪名。出若耶山,北流入運河。溪旁舊有浣紗石古跡,相傳西施浣紗于此,故一名浣紗溪。
1.溪名。出浙江省紹興市若耶山,北流入運河。相傳為西施浣紗之所。
1.形容事物不清晰。
1.古代神話中若木的花。
2.杜若的花。《楚辭.九歌.云中君》"浴蘭湯兮之木芳,華采衣兮若英。"王逸注"衣五采華衣,飾以杜若之英。"一說,言衣華采繁麗如花也。參閱清王夫之《楚辭通釋》。
1.形容事物不清晰或關(guān)系不親密。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